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全球人口數量暴漲,持續增長的人口數量和持續縮小的資源供給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造成了許多嚴重的環境、社會和經濟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饑餓問題。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統計,2019年全球有超過億人口處于饑餓狀態,這一數字相當于全球人口的%,其中還包括億兒童。 雖然全球糧食生產不斷增加,但是全球饑餓問題依舊嚴峻,這讓我們深深反思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全球人口數量爆炸式增長的現象最初出現于19世紀中期,當時全球的人口數量從18世紀末的10億人迅猛增加到了19世紀末的16億人,而這只是人口數量的開端。 到了21世紀初,全球人口數量已經超過70億人,且還在繼續增長。 這種快速的人口增加,就像一把雙刃劍,既是人類社會激烈發展的必然結果,也帶來無數的問題和挑戰。
(資料圖)
其中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饑餓。盡管全球各地都在為解決饑餓問題而努力,但是饑餓問題依舊存在,而且處于加劇的狀態。 饑餓導致的問題不僅僅是人口的健康和生存,它還會對整個社會、經濟和環境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 例如,饑餓導致的社會和政治動蕩,不僅影響社會穩定和國際安全,還會造成難民潮和戰爭,導致經濟無法持續發展。同時,饑餓也會對環境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例如,出現饑荒時,人們為了填飽肚子,往往會采取過度捕撈、亂砍濫伐等不負責任的行為,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和環境的惡化。
面對這些挑戰,國際社會亟需采取措施來解決饑餓問題。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國際社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源來解決饑餓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糧食產量、改善營養和健康狀況等方式,已經成功將多個國家從饑荒狀態中拯救出來。但就像我們前面所提到的,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環境的惡化,饑餓問題仍然存在,需要國際社會繼續努力,推動全球饑餓問題的解決。
這時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種小生物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它就是南極磷蝦。掌握了它,養活80億人似乎也不是問題。
南極磷蝦屬于磷蝦目磷蝦科,廣泛分布于南極洲周邊海域,是最為豐富的底部生物之一,也被譽為南極洲的“無冕之王”。
南極磷蝦通常寄居在200米至1000米的海底水層,它們依靠過濾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植物和動物的微小顆粒為食。 其主要食物是葉綠素,這是海洋中許多浮游生物的重要營養源,也是海洋中最富集的食物。
許多海洋動物都將南極磷蝦視為主要食物來源。南極洲周邊海域的多種魚、鳥和哺乳動物都能食用南極磷蝦。其中比較著名的包括鯨魚、海豹、企鵝、海鳥等。 南極磷蝦不僅為它們提供了充足的營養,還能滿足這些動物對富含Omega-3的食物的需求。 南極磷蝦的體型很小,成體磷蝦的平均長度為5~6厘米,個體的體重不過2克左右,如此小的個體憑啥成為人類的糧食?因為它的數量太多了。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南極磷蝦保護組織(CCAMLR)的統計,南極磷蝦的種群數量目前估計約為50萬億至100萬億只。 換算成重量,估計南極磷蝦的總體重大約為10億。每年大約有一半的南極磷蝦會被其他生物吃掉,但它們強大的繁衍能力讓這一切都不成問題。
南極磷蝦主要在每年的1到3月進行繁殖,雌性一次產卵可達上萬枚! 這意味著5億只雌性一年就可以繁殖出50萬億只小磷蝦,這也是它們每年被吃掉近一半,數量卻仍能緩慢增長的原因。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少國家開始開展商業捕撈南極磷蝦的行為。 據資料顯示,90年代以前,南極磷蝦的年捕撈量在50萬噸左右,其中1982年全球捕撈總量約為53萬噸,其中蘇聯就占據了萬噸,是絕對的磷蝦捕撈巨頭。
然而隨著蘇聯解體,繼承它的俄羅斯卻沒有這方面繼續努力。此后日本和挪威先后加入捕蝦行列,其中挪威發展迅速,在2007年就達到了4萬噸的水平,到2017年已經達到了15萬噸左右的產量。 在此期間,參與商業捕撈南極磷蝦的國家還有智利、阿根廷、英國等國家,但總產量一直跟不上挪威。
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在挪威已經形成規模的2009年才剛開始,而且長期以來發展其實比較緩慢。 到2020年,全球南極磷蝦捕獲總量為45萬噸,而挪威達到了萬噸,我國卻只有萬噸。 兩國的專業捕撈船都是4艘,為何差距如此大?關鍵就在于船只的性能上。
2020年,挪威使用的是最先進的專業遠洋漁船,這種漁船能夠用吸泵將活蝦從海底捕獲輸送到船上,并且能夠在船上立刻進行加工。 磷蝦不同于其他漁產,必須在鮮活的時候進行加工,否則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以我國的傳統拖網為例,拖網在收網過程中會擠壓磷蝦,導致蝦殼及蝦頭中高含量的氟元素滲入蝦體,影響食用價值。
為了提高效率,我國企業最早是打算直接引進外國的專業遠洋捕撈船。然而歐洲國家卻聯手起來技術封鎖,不出售任何遠洋船只給我國。我國被逼無奈只能自己搞研發,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 2022年,我國第一艘自主研制建造的漁業捕撈加工船深藍號下水了。
深藍號可滿足米以下冰層以及零下25攝氏度的環境。 它既有傳統拖網又有專業的吸泵設備,每天能處理300噸活蝦和100噸凍蝦,船上還自帶蝦肉提取和蝦粉生產線, 單日最高產量可達600噸,年產量在7到10萬噸之間,已經達到了挪威最頂級遠洋捕撈船的水平。 據估計,只要再下水一艘姊妹號,我國的南極磷蝦捕撈量就將超過挪威。我國已經成為南極磷蝦捕撈業的最大黑馬??吹竭@兒有些人可能會擔心:人類這么捕撈不會影響其他海洋生物嗎?
據了解,目前南極磷蝦的全球捕撈量僅為40萬噸左右,而海洋動物們每年吃掉的磷蝦高達3億噸以上,兩者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不過具體來說人類還是對它們造成了一定影響。
在南極的捕撈地,傳統拖網偶爾會產生誤捕的現象。而且根據研究,鯨魚在南極的傳統活動區因為人類打擾而出現變動,很多鯨魚不得不饒行到更遠的地方捕食,這使得部分鯨魚的數量一直處于減少趨勢。 為了保護瀕危動物,各國已經一致同意在南極羅斯海區域建立保護區,捕撈只能在其他區域進行。 但僅捕撈量而言,目前的量再多10倍也沒什么影響。
世界饑餓問題是一個既復雜又嚴峻的問題。解決饑餓問題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政策支持,我們需要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并投入更多的資源加強對饑餓問題的研究和防治。此外,還需要改善全球食品系統,使其更具可持續性、更加公平、透明。 南極磷蝦雖然數量龐大,但其商業應用其實更多是作為保健食品、醫美食品,因為它富含磷脂型Omega-3和其他營養元素。 隨著產量的提升,我們有望利用這一資源,緩解全球的饑餓問題。
最后,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