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陶廟鎮田莊幼兒園是一所閑置校舍,我們結合鎮域特色,將其改造成為‘石榴紅了’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邀請剪紙、泥塑、石刻等非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在基地內創辦工作室,為全鎮中小學生傳授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讓學生感受、領略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近日,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陶廟學區主任常貴立告訴記者。 近年來,因生源減少、布局調整等原因,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一些中小學校、教學點、幼兒園被撤并,部分農村校舍閑置下來。巨野縣教體局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將鄉村閑置校舍校園資源科學規劃整合,通過改造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家長學校、研學基地等形式,讓閑置校舍重獲“新生”,助力鄉村教育振興。 巨野縣太平鎮第三中學也是一所閑置學校,太平鎮學區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拓展為太平學區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升級改造后的校園內道路被重新硬化,開辟了7000多平方米的農作物試驗田,內設農具展覽室、育種室等8個活動室,可供周邊學校2000余名中小學生參與各種農作物種植、農事管理、勞動工具使用等勞動實踐。 巨野縣教體局鼓勵每個學區至少改造一處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或校外綜合實踐基地。目前,麒麟鎮后屯小學、田橋鎮姚店小學等17處閑置資源已升級改造成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成后,孩子們不花錢就能在家門口開展實踐活動。”巨野縣教體局局長段效勛說。 將閑置校舍等資源改造成為家長學校,是巨野縣另一種盤活教育資源的方式。該縣教體局還鼓勵每個學區利用撤并學校閑置校舍至少改造一處家長學校。太平鎮劉屯小學被改造成家長學校后,巨野縣高級技工學校為其掛牌鄉村振興培訓基地,不僅為開展家校互動活動提供了場所,還能對家長開展生產生活技能培訓。 核桃園鎮山灣小學周邊有萬畝荷塘、前王莊紅色研學基地等,秋季開學后也將撤并,巨野縣計劃撤并后將其打造為研學的服務點。“山灣小學改造后,參加紅色研學活動的師生在這里集合、就餐、歇腳,既能讓師生得到鍛煉,又能發揮閑置校舍價值。”核桃園學區主任徐興辰說。 此外,巨野縣決定,對年久失修、經相關部門鑒定確認為D級危房以及地理位置偏僻、不宜改造的中小學閑置校舍校園,經縣政府批準后拆除,核減相應固定資產登記;必須保留但目前尚無力投資建設的閑置校園土地,作為教育發展預留用地予以保留。 “下一步,我們還將在盤活利用的基礎上,對閑置校舍的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問效,確保教育資源效益最大化。”段效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