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醫學之聲”,關注后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資料圖片)
來源:醫學之聲
近期,
一位家長帶娃前來市中醫院預約“割包皮”,
不料,
竟然吃了個“閉門羹”。
醫生:
孩子包皮過長不等于需要割包皮。
暑期將至,
“暑期割包皮”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面對割包皮這件事,
很多家長仍然一頭霧水——
“娃才3歲,該不該割?”
“等等好,還是趁早手術?”
“包皮過長一定要割嗎?”
東陽市中醫院泌尿外科曹遠志主任醫師:
沒病別跟風,該割的不要躲!
01
包皮、包皮過長、包莖,你了解嗎?
如果你仔細觀察過就會知道,包皮是一圈覆蓋在丁丁上的皮膚皺褶,就像給丁丁穿了件“高領毛衣”。
它不僅可以讓“小丁丁”保暖,處于濕潤、柔軟的狀態,同時調節內部環境、PH值,防止細菌和臟東西的進入。所以,包皮并非是個累贅之物,但當它長成了「奇裝異服」,就會給人帶來麻煩。如果包皮太長,就容易藏污納垢,包皮代謝的臟東西卡在縫里,不僅會刺激丁丁頭導致發炎,長期慢性刺激甚至會誘發陰莖癌;對伴侶的健康也有一定影響,不僅帶來各種病毒、細菌感染,甚至有誘發宮頸癌的可能。割包皮可以解決包皮垢堆積的問題,還能一定程度上降低,HIV、梅毒等疾病的感染和傳播風險。但這并不是說,有包皮就一定要割,畢竟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01
這種情況不要割正常包皮:疲軟狀態龜頭可以自然露出,或者疲軟時包裹、勃起后龜頭可以自然露出,一般不需要割,別操心啦!02
這種情況可以割包皮過長:是指包皮完全覆蓋陰莖頭及尿道口,但口挺大,很容易就能翻上去,完全顯露陰莖頭。如果勃起后陰莖頭可以完全外露,就是假性包皮過長。
03
這種情況最好割包莖:包皮口太狹小,沒法翻轉到冠狀溝以上。包莖不能強行翻起,要是您非得翻上去,結果就可能卡在上面,翻不下來了,那就變成了嵌頓性包莖。
02要不要給娃割?等三年!剛出生的男寶,包皮口狹小,包皮與龜頭之間還會有粘連,包皮難以翻開。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也被稱為生理性包莖。
到了3歲后,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包皮口逐漸松弛,包皮也開始自然退縮,與陰莖頭之間的粘連也會逐漸分開。
3歲前,不建議做任何處理。
3歲后,也還可以等。
給娃洗澡時,慢慢將包皮口往上翻一點,以擴大包皮口。如果在包皮口配合使用激素軟膏,比如艾洛松軟膏(請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大多能促進包皮口更早“松口”。
你別小看這個羞羞的“土方法”。日積月累,你就會看到包皮口由小而大,最終露出“廬山真面目”。不過,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擼的時候手法務必要輕柔,輕輕往上推,能露多少是多少,不要強求。如果強行翻轉包皮,有可能造成包皮撕裂、瘢痕形成,甚至還可能導致病理性包莖或嵌頓包莖。還有些孩子由于反復的龜頭包皮炎及損傷,包皮口形成疤痕,導致皮膚失去彈性,不能向上退縮,從而難以翻開。這就是病理性包莖。
包莖危害需警惕
與生理性包莖不同,病理性包莖的娃兒,不會隨著發育而自愈,需要盡早帶到醫院看醫生。
03這兩種情況不要湊熱鬧
1. 患出血性疾病
如血友病,就不要沒事找事。
2. 陰莖畸形
如尿道下裂、隱匿陰莖、陰莖下曲、巨大尿道口等,就不要貿然割包皮了。包皮是進行陰莖或尿道修復的絕佳“原材料”。
04給娃割包皮,啥時候最合適?
無論老少,如果有手術指征,就可以做手術。也就是說,年齡不是關鍵。
當然,不同年齡的孩子配合度不同。7歲以下的小男孩,多數不配合,手術一般需要全身麻醉下進行。因而,如果包皮不是很嚴重的話,建議等孩子大一些,到了能夠配合的年齡再考慮在局部麻醉下手術。而且有一些孩子的包莖,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緩解,無需手術。
05家長最關心的5個問題一方面暑假時間長,孩子術后可以好好休養(大約2~3周)。而且,夏季術后護理起來更簡單方便。夏季穿的衣服少,透氣性強,甚至在家可以不穿褲子裸奔(畫風太美,只能想象)。所以,如果需要在暑假割包皮的,你得先預約哦。這是所有來割包皮的父母,都會問的問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包莖或包皮過長會影響陰莖的發育,而臨床研究也顯示,割不割包皮對功能是沒有影響的。
在割包皮率很低的中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男性患陰莖癌的比例并不高,女性宮頸癌發病率也是如此。這說明,與割包皮手術相比,良好的衛生狀況可能更為重要。
包皮環切是基本安全的,但再小的手術也有風險。孩子的年齡和心理承受度,對麻醉的選擇是有影響的——
局麻時孩子是清醒的,若有成熟的心智來配合手術,那局麻是最好的選擇;若沒有成熟的心智來配合,全麻是最好的選擇。如上所述,包皮環切術主要是針對病理性包莖、包皮嵌頓、反復發作的包皮龜頭炎、尿路感染等疾病的一種治療手段。記牢了,重點在于治病!沒病的話,不要跟風割包皮。要知道,只有小器官,沒有小手術。
就診流程
外科門診就診
(藝海院區、本部均可)
確需手術者,醫生開具住院通知書擇期手術患兒預約登記(急診手術患兒立即安排住院)完成手術,定期復診
最后,小編再次提醒您,重點在于治病!沒病的話,不要跟風割包皮。
要知道,只有小器官,沒有小手術。
醫學之聲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