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前往廣西的各蔗區觀測點最直觀的感受是,一路很難見到整塊的蔗田,對蔗田形成替代的主要有桉樹、玉米、果樹(火龍果、柑橘、黃皮居多)、香蕉、堅果,也第一次見到站在“蔗田舊址”的光伏板。目前最主要的替代作物依然以桉樹為首,甚至桉樹施肥的廣告比甘蔗肥料的廣告還要多一些,一路上木材加工廠屢見不鮮。
7月離廣西甘蔗定產還有時日,這個時刻我們暫時難以判定新季產量的多寡,但是對目前甘蔗的長勢、新宿比例、蔗區天氣情況、種植面積等有初步的評判。但在田間地頭的調研后,本文我們更多的想去談談廣西面積想要擴張面臨的一些問題。
【資料圖】
總結來看南寧、崇左、來賓的觀測點中甘蔗整體漲勢良好,面積預計持平,目前很難看到面積大量增加的驅動。
干旱確實仍是部分蔗區的問題所在,但此前臺風的到來對于該地區的甘蔗生長利大于弊,幾處樣本的株高處于正常偏好的水平,基本無明顯倒伏出現,帶來的降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此前的干旱,但仍有極個別樣本的蔗田由于前期的嚴重干旱土地出現了一指寬的裂縫。甘蔗的翻新率較疫情期間(2021-2022年)有所增加,但是仍達不到疫情前的水平,關于翻新后是否拿到良種補貼,農戶的說法有分歧。
結合樣本數據和對于當地農戶的調研,截止目前廣西最大主產區崇左的甘蔗樣本長勢勻稱良好,但也得益于崇左的降雨是廣西蔗區最好的地區之一(比去年好一些),種植面積在桉樹、辣椒、柑橘、黃皮果、玉米、香蕉的替種下難有增長。從對農民的補貼上,仍維持良種補貼,即翻種甘蔗每畝補貼300元,翻種雜草每畝800元,但是人工成本和化肥成本(新植需要更多的肥料)上漲,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補貼帶來的收益,其中明寧地區的砍工從每天120元每人上漲至145-150元每人,更靠近南寧市區的江州砍工費用更高,從每天160元每人上漲至180-190元每人;化肥從前年的160元/噸上漲至去年的200元/噸,并維持至今。在含糖率和單產暫時難以定量的背景下,考慮到截至目前仍未有政策出臺調高甘蔗收購價格,化肥、人工成本持平微增,預計新榨季的種植成本和去年持平微增,扣除副成本在5500-5700元/噸。
從16/17年開始,廣西的甘蔗種植面積似乎來到了瓶頸期,持續在1100-1150萬畝。本文我們更多的想去談談廣西面積想要擴張面臨的一些問題,甘蔗收購價格從2018年開始定格在490元/噸,高糖價沒有刺激甘蔗價格的上漲,蔗農的主要收入依然依靠補貼。
驅車前往廣西的各蔗區觀測點最直觀的感受是,一路很難見到整塊的蔗田,對蔗田形成替代的主要有桉樹、玉米、果樹(火龍果、柑橘、黃皮居多)、香蕉、堅果,也第一次見到站在“蔗田舊址”的光伏板。目前最主要的替代作物依然以桉樹為首,甚至桉樹施肥的廣告比甘蔗肥料的廣告還要多一些,一路上木材加工廠屢見不鮮。
桉樹對甘蔗面積的爭奪在持續
在短短20余年的時間里,廣西桉樹種植面積從200萬畝飛速擴張了20余倍,達到了驚人的4550萬畝,超過全國總量的50%,如果按廣西常住人口5037萬來算的話,相當于廣西每個人就有桉樹0.9畝;桉樹木材產量超過3000萬立方米,占全國總量的約3成,最為重要的是擁有上中下游完整的產業鏈,每年創造GDP產值超過300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100萬。
這些數據也和我們調研途中的風景相符,成片的桉樹林從山頭蔓延至蔗田中心,從占用面積來看,目前走過的南寧、崇左、來賓桉樹的種植均隨處可見,這也跟數據相符,在勞動力逐漸老齡化的廣西,低勞動力投入的桉樹林慢慢侵蝕甘蔗種植面積。
桉樹種植能夠快速增加也離不開廣西木材產業鏈的完善和擴張,廣西豐富的按樹木材資源帶動了林業第二產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斯道拉恩索集團、金光集團、太陽紙業、玖龍紙業等國內外紙業巨頭落戶廣西,設立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在鐵山港、欽州港初步形成林漿紙產業集群。有產有銷,已逐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根據廣西林科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區已建成或在建林業產業園區達39個,園區總規劃面積87.6萬畝,已建成面積7.3萬畝,累計完成投資超296億元,入園企業達312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72家,吸納就業人數約16.8萬人;園區新培育規模以上企業86家,新簽約項目 194個,年內實現新竣工投產項目113個。
其次,一旦一片蔗田里出現了一小塊桉樹林,那么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該地區的替種或集中發生,原因是當一片桉樹成林之后會遮擋住甘蔗的光,影響甘蔗的生長。
一路上也有果樹,但是沖擊小于桉樹,主要原因是水果的價格波動比較大,收益不穩定,對于家里有貸款、孩子要上學每年有資金回籠需求的家庭種植風險較大。
新的“替種”——光伏板,但規模還比較小
和以往最不一樣的風景是矗立在蔗田的光伏板,光伏板的建立意味著蔗田的不可逆以及該地區也不會有其他的作物生長。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廣西已經有相關文件,將在2022-2025年有序發展分布式光伏。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會 同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局等 單位,結合廣西實際,起草了《加 快廣西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 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征求意 見稿)》(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并于 2022 年 8 月 31 日由自治區 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
《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包 括大力發展農村綠色能源、加快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 培育壯大農村綠色能源產業、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6 個方面內容和保障措施,共 22 項任務,實施期限為 2022— 2025 年。總體要求,到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在農村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持續提升,農村地區供電能力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建成一批光伏示范村、鄉村新能源微能網示范項目、能源生態村等農村能源 綠色低碳試點示范項目,新能源產業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補充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蔗田里開始出現光伏板。根據廣西分布式光伏發展論壇上數據,2022 年, 全區光伏新增裝機 2.083GW(十億瓦特),同比增長 95.4%;在近期公布的廣西 2023 年自治區層 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清單中,涉及光伏電站項目超 50 個,規模達 9.363GW,光伏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但是也意味著對農田耕地的擠占將成為長久的矛盾。
總結來看,目前南寧、來賓、崇左蔗田樣本的甘蔗長勢良好,產量還很難定量,但是面積預計持平,目前很難看到面積大量增加的驅動。干旱確實仍是部分蔗區的問題所在,但此前臺風的到來對于該地區的甘蔗生長利大于弊,幾處樣本的株高處于正常偏好的水平,基本無明顯倒伏出現,帶來的降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此前的干旱,但仍有極個別樣本的蔗田由于前期的嚴重干旱土地出現了一指寬的裂縫。甘蔗的翻新率較疫情期間(2021-2022年)有所增加,但是仍達不到疫情前的水平,關于翻新后是否拿到補貼,農戶的說法有分歧。
關于廣西種植面積,如果甘蔗收購價格繼續定格,我們很難看到未來有擴種的驅動,桉樹木材已經在廣西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桉樹對于甘蔗的替種仍是問題;還有基建和保蔗田的矛盾,去往蔗區的路越來越好,城市面積慢慢向外擴展,也就意味著農田的損失,光伏產業的呼聲出現,后面是否會進一步犧牲掉農田,仍是未來保護廣西種植面積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