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蔣老師在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時應遵循的要求是( )。(單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①作業內容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具體要求
②作業分量與難易程度要適中
③布置作業要有明確的要求和時間限制
④應及時檢查和批改學生作業,并給予反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關于組織教學,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單選)
A.上課開始進行
B.貫穿于課的始終
C.可有可無
D.越多越好
3.張老師發現本次單元測驗中部分題目的語言表達偏難,很多學生缺乏對應的文字理解能力,因此沒有測量出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這主要說明這次單元測試的( )較低(單選)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4.以下屬于形式教育派的代表人物的是( )。(單選)
A.赫爾巴特
B.夸美紐斯
C.洛克
D.斯賓塞
5.李老師通過課堂觀察發現小敏同學發言不主動、不積極、下課后,她又將小敏找到辦公室,她問一句,小敏答一句,語言也非常少,于是李老師認為小敏是一個內向的孩子。這種評價稱為( )。(單選)
A.形成性評價
B.非正式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標準參照評價
6.按照教育學理論,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任務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多選)
A.把更多的學生輸送到優質的高一層學校接受教育
B.向學生傳授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
C.培養訓練學生想成基本技能和技巧、發展學生的智力
D.把學生培養成社會精英
7.呂老師在講授《北國的雪》一課時,結合觀看錄像向學生講解飄雪的形態。在這個過程中呂老師運用了( )。(多選)
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
C.言語直觀
D.虛擬直觀
8.復式教學是把兩個年級以上的學生安排在一個教室里,由一位教師分別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判斷)
9.歷史上最早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個別教學制( )(判斷)
10.有位教師在教“圓”這個概念時,一開頭就問學生:“車輪是什么形狀?”同學們覺得這個概念太簡單,便笑著回答:“圓形。”教師又問:“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形呢?難道不能做成別的形狀,比如說,做成三角形、四邊形等?”同學們一下子逗樂了,紛紛回答:“不能!”“它們無法滾動!”老師再問:“那就做成這樣的形狀吧!(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橢圓)行嗎?”同學們開始茫然,繼而大笑起來:“這樣一來,車子前進就會一會兒高一會兒低。”教師再進一步發問:“為什么做成圓形就不會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呢?”同學們呢議論紛紛,最后終于找到了答案:“因為圓形的車輪上的點到軸心的距離是相等的”,至此教師自然地引出圓的定義。(案例分析)
問題:
(1)上述案例老師運用了什么教學方法?請簡要解釋這種辦法。
(2)教師在教學中貫徹了什么教學原則?請對其進行簡要解釋。
參考答案:2023年教師招聘考試每日一練第157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