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有人說家訪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我更愿意稱它是一場“心靈之約”。小劉同學是個靦腆的男生,見人總是三分笑,我喜歡他干凈的笑容,總想著什么樣的家庭會有這么懂事的孩子。暑假,學校號召所有黨員教師“訪萬家”活動。晚上我發消息聯系小劉,問他媽媽幾點下班,他很驚訝我將要到訪,很快他回復我白天家里有其他大人。第二天艷陽高照,我如約而至,隔老遠就看到他在院子門口翹首以盼,看到我開心地帶我上去。一開門我頓時驚呆了,這么家里還有一個一模一樣的小劉,我沒來得及反應,“你……我……”我不知道說什么好。“老師,這是我哥哥。”“啊,你居然有雙胞胎哥哥!”我一臉驚訝,環顧四周,簡單樸素溫馨的環境,也頓時明白了他為何如此乖巧。“爺爺,趙老師來了。”他大聲呼叫著,“知道老師您要來,爺爺想留您在家吃午飯呢!”他微笑看著我。“我不吃,還要去小胡同學家呢,我們約好的,你快讓爺爺出來坐坐。”和爺爺的聊天中我了解到,暑假爺爺才過來這里給他們做飯,因為白天媽媽要上班,爸爸一直出門在外,兩個兒子經濟壓力大。哥哥在四中上學。雖然家離學校很近,考慮到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媽媽決定讓小劉住校,他雖是男生,卻很會收拾,床鋪、屜子都是干凈整潔的。爺爺有點擔憂,是不是孩子不聽話老師才家訪。我告訴爺爺,小劉同學在校期間表現很不錯,懂禮貌講衛生,學習刻苦,團結同學,很優秀,爺爺這才開心的笑了。
家訪是連接學校和家庭的橋梁,走出校門,推開家門,打開的是心門。這一次的交流,讓家長對小劉同學的在校表現有了更準確的認識,也拉近了我和小劉、小劉家長的距離。
在鳥語花香的時候,我再一次來到了小劉的家,這一次孩子媽媽專門在家等我。一進門,媽媽就遞過來一瓶阿薩姆奶茶,“趙老師,歡迎您,小劉說您喜歡喝奶茶,這是我剛剛買的。”一陣暖流流過我的心里,原來孩子們也默默關注著我的喜好。寒暄過后我知道,上次家訪過后,聽到我說了小劉在校的表現,媽媽特別開心,本來媽媽想要和爸爸一起出門的,但是擔心小劉,所以選擇在家工作,疫情過后經濟不太景氣,現在聽說小劉這么懂事,完全可以放心出門了。“趙老師,您多次來我們家,我才知道孩子是聽話的,我特別害怕他學壞了。”媽媽拉著我說著心里話。“這個您放心,小劉還是有自控力的。”我的話仿佛讓媽媽吃了定心丸。“哥哥讀的普高,不知道小劉到時候能不能上大學啊?中考過后,他這個成績我們也咨詢了很多人。”看著媽媽焦慮的眼神,我肯定地告訴她“您放心!職業教育同樣是受到國家大力支持的,我國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將來他不僅可以參加高考,還同樣有機會考取本科院校!”聽到我這么說,媽媽臉上逐漸露出笑容,接著我給他分析了技能高考和普通高考的區別,她更加對小劉同學充滿信心,“小劉,你有不懂的題目可以問哥哥,這個暑假讓哥哥多幫幫你。這下媽媽完全可以放心工作了。”臨走時,媽媽拉著我的手,非要請我去吃飯表示感謝,最后見我實在推辭,抓了一大把青棗塞進了我的包里。小劉同學在校的表現不負眾望,特別是在他較落后的數學上,袁老師也老師多次表揚他比之前學習更積極刻苦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家訪,就是走進學生的生活圈子,了解他們的另一面,從而尋找到撥動他內心特有琴弦的最佳方法。
在陽光燦爛的午后,在鳥語花香的時節,我愿微笑著,帶著希望與夢想,赴每一場美妙的心靈之約!
作者:松滋市職業教育中心趙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