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存在這樣的一個古老名言
“publish or perish”
要么發表,要么滅亡
【資料圖】
在以論文為最主要的學術評價體系的今天,這名言對眾多專業的研究人員依舊適用。
眾所周知,SCI論文的產生往往需要兩部分,一是前期實驗的研究成果,二是SCI論文的寫作。前一部分依課題組情況而定,后一部分是各種SCI論文發表的必經之路——論文寫作。
SCI論文寫作能力不但關系到研究成果對學術界的影響力,還與畢業、求職、晉升等一系列人生大事有密切的關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科研學術界以發表SCI論文的來衡量科研能力的高低,SCI論文如此被推崇可見其發表并不容易。其實,高分SCI在寫作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套路」的,這種「套路」并不是通常的刻板形式,而是一種結構邏輯。
但是恰恰是這么重要的一項技能,卻很少有學校或課題組會手把手地系統教學,大家都忙于科研課題的鉆研,而SCI論文寫作技能生疏,全靠摸索的情況比比皆是。
為幫助科研人員更好的構建論文結構邏輯與模塊布局,簡單高效地表達觀點,為此,我們特別邀請到東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栓宏老師,進行學術講座分享《如何撰寫SCI論文:結構邏輯與模塊寫作要點》。
▼
在科研逐漸內卷的趨勢下,成功發表一篇高質量的論文是許多科研小伙伴的終極目標。
對于科研新手來說,可能正處在第一篇SCI論文寫作毫無頭緒的階段,不知道各個部分要如何下手開始撰寫,本次課程將教大家掌握撰寫SCI論文時結構邏輯和模塊布局,深度解析SCI論文的結構與寫作框架,包括SCI論文各部分寫作要點梳理以及案例講解,透徹分析各個部分寫作技巧和方法。
講師介紹
王栓宏,東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復旦大學碩士與博士學位,比利時K.U.魯汶大學與韓國全北國立大學博士后。原東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現任東南大學丘成桐中心副主任, 先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5項,省部級以上科研與教學教改項目等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論文180余項,教改論文6篇,出版學術專著4本,教材3本。獲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三等1項。 目前擔任3個國際學術期刊編委或客座編委。
適用人群
想提升SCI論文發表錄取率、提高寫作水平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和高校青年教師等。
講座特色
結合本報告人合作發表的高層次SCI論文,針對講座內容逐條講解, 進行深入淺出的經驗分享和實例分析。
講座時長2小時,線上直播+長期免費回看,采用專家授課和集中答疑的方式,歡迎學友們與王老師近距離交流互動。
▼
獲取講座鏈接和課件資料
更多論文寫作、期刊投稿
▼請關注“新芝學術”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