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校工作即將進入下一個循環,我們便會渴望啟動自我成長的新的變量:向外看,向內求,抑或是向前走。
(相關資料圖)
每逢假期時候,都是一個躍遷時刻。由蒲公英教育智庫主辦的第七屆一班一世界主題峰會,將邀請20位優秀班主任、教育實踐者共同發起給一線班主任的暑期進階之旅。
本屆會議分享嘉賓梳理了18條新教育指南——重建教育意義,重啟班主任的成長動力。
7月12日至16日,期待你與我們相約青島,一起循著熱愛,專業生長。
1
教育學是迷戀成長的事業,
愿我們與學生共同成長!
2
看見自己的內心需求。
當班主任的意義不在于評不評職稱,
而在于你能不能真正認識到教育的本質。
3
發自內心的喜歡,
是成長原動力。
4
教育,需要有心人!
設立目標、明確任務,
為行動和努力提供方向與動力,
陪伴自己在理想的賽道上
一點一點地去接近心中的目標。
5
實踐了哲學自覺,
教師自然會有無窮的成長動力。
6
重建一個安全與健康保護,
全納與平等,參與與溝通為原則的
兒童友好班級生態系統;
與孩子的天性合作,
在學生一日生活中放大教育的價值,
釋放品格的力量。
7
從學生需要出發,創造多元的教育關系,
從外部約束式向自主管理式轉變。
8
關系是生長出來的,
它的三要素是:時間、空間、心間。
9
尋找合適的分寸感,尋找穩健的節奏感,
努力在每一個時間單元里掌握全局,
用日拱一卒的恒心與韌性
陪伴學生共同成長。
10
做學生的精神導師。
“用我的生命狀態影響學生的生命狀態”。
11
儀式感可以喚起一個人的熱情和莊敬之心,
讓一些本是平凡的時刻顯得與眾不同。
12
扎根教室,沉浸于一個個生命成長的滋養,
就會更有力量、更有智慧。
癡迷創造,專注于一個個生命成長的節律,
就能更多突破、更多超越。
循著熱愛,探尋自在生命的蓬勃,
定能找到幸福的不竭源泉。
13
新時代教師影響力要從課堂延伸到家庭,
不僅是學習活動的設計師,
更是家庭文化的浸潤者。
14
博物啟蒙:引導孩子從小與自然親密鏈接,
為孩子開辟一條探索周圍世界的新途徑。
15
看見兒童的真實需要,
看見兒童的潛在能力,
看見兒童世界里那個曾經的自己,
每個兒童都擁有最美的未完成的故事。
16
學生真正能帶走的,
絕對是深刻體驗中自己發現的。
17
孩子的性格、稟賦、努力方向各有不同,
承認差異是最大的尊重,
保持個性是最大的善良。
我們只是幫助者、接力者,而不是評判者。
這才是評價的要義。
18
教育是愛的雙向滋養。
老師的尊重、包容、對情緒的體察
和遵循身心發展規律的專業性
是滋養花朵的土壤。
而積極、健全的人格和無數個成長的可能性
是在這片土壤滋養下開放的姿態各異的花,
也是對土壤最賞心悅目的回饋。
會議議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