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非洲,中國企業為非洲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職業舞臺。圖為埃塞俄比亞的大學畢業生在接受輕軌列車駕駛理論培訓。 |
核心閱讀
世界銀行近期發布的一份名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少數人以外共享高等教育承諾》的報告顯示,該地區高等教育經歷了快速發展,但是依舊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依舊不平等、不均衡,這些嚴重制約了非洲進一步釋放人口紅利。
在不遠的將來,非洲要完成經濟多樣化、技術升級,提升制造業與服務業的競爭力,對人才、技工的需求勢必將加大。世行報告認為,“高等教育的大門必須向所有配得上的學生敞開”。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非洲經濟社會發展。
非洲人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貧富分化明顯
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高等教育在過去數十年經歷了快速擴張。該地區大學生數量由1970年的不到40萬增加至2013年的720萬。同期,撒南非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長,超過了全球平均2.8%的水平。盡管撒南非洲的高等教育有了驚人的擴張,但由于中小學教育普及、青年人口增長、就業從農業向制造業和服務業轉移等因素,總體上供應遠遠落后于需求。
近年來,撒南非洲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私營教育機構的壯大。1990年至2014年,該地區公立大學數量從100家增加至500家,私立大學從30家增加到1000多家。由于市場需求,畢業生很容易就業,催生出許多短期的教育項目。烏干達、剛果(布)、科特迪瓦的私立教育機構發展勢頭明顯。在科特迪瓦,私立大學的市場份額達八成。
在接受高等教育機會方面,撒南非洲的貧富分化非常明顯。1998年至2012年,收入位于前20%的群體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了7.9%,而后80%的群體僅提高了3.1%。無論是法語非洲還是英語非洲,無論是非洲的低收入國家還是中等收入國家,富裕階層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都要超過中間階層和貧窮家庭。不過,即便是非洲富裕階層的毛入學率依舊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世行報告建議,采取向低收入家庭開展資金援助計劃、向私立學校提供財政支持、將家庭經濟背景信息納入招生考慮因素等辦法,改善教育機會不平等的現象。
人才資本不足,影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發展后勁
“知識是生產力和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世行報告稱,撒南非洲需要積累人才資本,打造更多人可以接入,更平等、更高質量的教育和培訓體系。目前,該地區一大挑戰便是激增的青年人口帶來的就業壓力,如果這些人口能夠成為人才庫,這將創造海量機遇。
過去10年,撒南非洲大部分國家顯示了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各領域對人才資本、熟練工人的需求日益凸顯。2014年,全球10個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中有4個在撒南非洲。世行估算,該地區2017年經濟增速為4.7%。
世行報告顯示,21世紀以來,撒南非洲由于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長、民主轉型、和平紅利以及經濟轉型,高等教育的挑戰更為嚴峻。從高等教育普及度看,撒南非洲依舊遠遠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區。該地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13年不足10%,低于全球約30%的平均水平。世界銀行教育全球發展實踐局局長海梅·薩韋德拉表示,撒南非洲只有很少人能夠完成高等教育,無法提供該地區急需的人才資本。非洲許多富裕家庭將目光投向世界名校,大量非洲人才在海外求學,很多人畢業后并沒有返回非洲。
事實上,撒南非洲的勞動力人數到2040年將翻倍,達到10億。這對該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政策,青年失業或就業不足就會成為趨勢,進而破壞社會凝聚力,增加政治不穩定。反過來,如果高等教育有效地培訓了擁有技術、知識的青年,就可以顯著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實現創造就業的經濟增長,加強經濟競爭力與生產力,撒南非洲國家才有機會收獲人口紅利。
“精英體系”難破,提升教育質量是更大挑戰
然而,非洲高等教育的“精英體系”根深蒂固。在殖民時期,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少之又少,殖民者開辦學校的目的只是為了培養初級工作人員,維護他們的殖民統治,因此小學、初中教育就能達到他們的目的。
非洲獨立浪潮后,各國在教育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非洲各國高等教育機構亦如雨后春筍,培養了大量的非洲精英。從整個非洲角度來說,南非的開普敦大學、金山大學培養出了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埃及開羅大學也有許多知名校友。可以說,非洲高等教育早期走的是精英路線。
本世紀以來,非洲高等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但非洲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的同時,資金、校舍、師資力量等軟硬件卻沒有同步跟上,導致教學質量出現滑坡。此外,非洲高校的收益率較低,世界各地的捐贈者減少了投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貸款機構對高校貸款態度趨于保守。這些都限制了非洲高等教育發展。
“投資教育的國家將變得繁榮昌盛。”非洲各國看到了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正在加大投入。以埃塞俄比亞為例,上世紀90年代該國僅有兩所大學,目前該國已有44所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顯示,埃塞俄比亞27%的政府預算用于教育。
埃塞俄比亞有一個宏偉的高等教育計劃,德巴爾克大學的建設是其中一例。據法國《世界報》報道,埃塞俄比亞北部小城德巴爾克興建了一所嶄新的大學,5年后這座10萬人口的小城大學生數量將達到1萬。不過,該校校長梅布拉特承認,新大學教學設備、實驗器材、圖書教具都很短缺,老師經驗也不豐富,“在埃塞俄比亞,擁有高質量的教學水平還是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