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多個短視頻平臺涌現于移動互聯網,短視頻成為大家整天觀看、分享的“必刷品”。伴隨著它火爆,一些商業巨頭開始紛紛布局,一時間,短視頻之爭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新風口。那么,短視頻行業是否迎來了春天?短視頻之風還能吹多久?
短視頻走紅,成用戶日常“必刷品”
十幾秒、幾十秒,最多一兩分鐘,一個短短的視頻,能讓人笑得前仰后合,喜歡玩手機的用戶均有過這種經歷。
無論公交車上、地鐵上,還是睡覺前等,看幾個短視頻來消磨下時間,放松下身心,成為不少人的選擇。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系列短視頻APP迅速走紅移動網絡,不管是觀看短視頻,還是發布自己拍攝的短視頻,成為不少人的“新潮流”。從美拍、小咖秀、火山小視頻、快手到現在的抖音,似乎每個短視頻APP的興起,都能快速引起用戶的興趣,在短時間內成為風靡一時的日常必刷品。
短視頻如今有多火?看看有多少個短視頻平臺APP就可管中窺豹。據不完全統計,短視頻市場中,入場玩家已多達100多個,除了部分現有的短視頻平臺在奮力“廝殺”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新玩家躍躍欲試,準備入局。在短視頻創作方面,也不斷有企業涉足,試圖通過內容“生產線”搶奪市場流量。
前段時間,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9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9.1%的受訪者每天瀏覽短視頻半小時以上,搞笑有趣(55.5%)、可以消磨時間(42.9%)和能學到不少生活“妙招”(38.5%)是短視頻吸引大批受眾的三個主要原因。66.3%的受訪者在網上發布過自己拍攝的短視頻。59.0%的受訪者發現視頻時長變短了,人們消耗在短視頻上的時間卻變長了。
大河報記者走訪發現,如今,短視頻的觀看者已不限于年輕人,很多小孩、老人同樣偏愛短視頻,不少老年人整天機不離手,就是在觀看短視頻。“一些短視頻能消除自身的煩悶,打發無聊時光,有些還能學到一些生活中的小技巧,挺有意思的。”一老人說。
短視頻有多火?為啥會這么火?
細心的用戶可以發現,短視頻有不少僅僅時長十幾秒鐘,就獲得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點贊,傳播效果驚人。
艾瑞咨詢2018年1月發布的《2017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短視頻市場規模達到57.3億元,同比增長183.9%,業內預計2020年短視頻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億元。
那么,短視頻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在受訪者看來,除了搞笑有趣、可以消磨時間和能學到不少生活“妙招”是短視頻吸引大批受眾的三個主要原因外,還有互動性強、可以了解其他人的生活狀態、節奏感強、花式濾鏡和特效等原因。
這種現象,從一方面來說,迎合時下年輕人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有觀點指出,“90后”和“00后”,是非常樂于表現自己的一代,他們愛玩,也放得開,想獲得更多的認同感。從另一方面說,它體現了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和智能化生活方式呈現出低齡化趨勢,同時也反映出新興潮流正在向高齡人群“滲透”。
整體來講,短視頻能夠在短時間內火爆發展,第一是網絡,4G飛速發展、5G時代即將來臨,速度提上去了、費用降下來了,用戶舍得花費流量上傳、下載短視頻。第二是軟硬件,各種功能強大的手機陸續發布,各種剪輯APP層出不窮,只需用一部手機就可以錄制、剪輯、觀看短視頻。第三是用戶需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需要短、平、快的產品,以及能夠互動的產品,來滿足碎片化的信息消費需求和社交需求。
贊助綜藝、巨頭入局,短視頻迎來了春天?
一個平臺的火爆,自然會引發市場的關注。
在短視頻經歷一波急劇上揚的熱潮之后,引發了商業巨頭的行動。這不,如今,諸如阿里、騰訊、百度、今日頭條等巨頭已紛紛入局,布局短視頻市場。前有快手、抖音等專注于短視頻的平臺搶占市場先機,后有各大電商、服務類APP跨界砸重金補貼短視頻創作者以吸引優質內容加盟。
業內人士分析,相比于常規視頻而言,短視頻更短,更易于碎片化消費和社會化傳播。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型產品,短視頻是基于移動互聯網誕生的新媒介形式,用戶在社交、資訊等方面的多種內容獲取及交互需求,正在持續向短視頻形態轉變。并且,短視頻的應用多數支持QQ好友、微信好友、朋友圈及微博這幾類平臺的分享。同時,短視頻也具有一定的信息流廣告紅利。在平臺掌握了短視頻APP用戶的大數據之后,可以更精準地投放信息流廣告。
細心的用戶會發現,從去年第二季度以來,以快手、抖音、火山小視頻為代表的短視頻APP贊助電視綜藝節目的現象明顯增多,從第二季度的僅3檔節目躍至6檔,并在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繼續保持良好態勢。三款短視頻皆把目光投向一線衛視的綜藝,甚至出現一檔綜藝有兩家同時贊助的情況。
在剛過去的衛視跨年晚會,如火山小視頻、快手、抖音等或冠名,或贊助,或安插廣告等,均以不同形式出現于多個晚會。今年以來,短視頻公司在電視綜藝市場的品牌爭奪戰仍愈演愈烈,從目前情況來看,各短視頻平臺均與多家衛視的品牌節目展開合作。
如何留住用戶?如何盈利變現?
從美拍、小咖秀、火山小視頻、快手到現在的抖音,每個平臺剛上線時,的確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用戶,但隨著新平臺的出現,用戶也會快速發生轉移。事實上,短視頻行業目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內容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不少用戶已進入審美疲憊期,對很多平臺的內容已失去原有的新鮮感。
目前,擺在運營者面前的問題是怎么增加用戶黏性。“等這股新鮮勁過去了,怎么把用戶留住?”這往往需要平臺針對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進行產品功能形態的更新迭代,提高用戶活躍度。
這時,專業人士就提到一個關鍵詞——內容。專業人士表示,短視頻創業從“大潮涌動”,轉向“深水區生存”,粗鄙、低俗內容將逐漸退卻,優質內容的價值將日漸凸顯,差異化和特色將成為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平臺的內容是平臺能否長久生存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已有不少用戶表示,對于短視頻平臺,初期的使用感受非常驚艷,完全可以用中毒來形容,但刷久了就會發現,內容同質化嚴重,審美疲勞漸漸產生。
此外,短視頻APP變現也是一個問題。一方面,短視頻內容制作成本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商業化路徑狹窄,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使得短視頻從業者、網紅們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也就是說,他們知道如何吸引粉絲,卻不知道如何變現。
“盈利模式是平臺能否長久生存的關鍵,盈利模式一直未建立是短視頻行業目前飽受詬病的原因,大多數平臺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善的機制,長久的商業模式亟須建立。未來,不管是打賞還是廣告補貼,短視頻平臺必須在挖掘自身特點、打造有持續吸引力內容的基礎上,找到一個合理的變現方式,才能持久運營下去。”業內人士說。
短視頻需加大審核力度,消除頑疾
因為這些短視頻平臺存在門檻低、易參與的特點,也引發了一些問題,比如,把關不嚴。
3月20日,大河報報道了一篇因模仿短視頻引發的事故。報道稱,一名男子拉上兩歲女童,在模仿抖音視頻“拉起孩子翻轉180度”這一高難度動作時,突然失手,孩子一頭栽在地上。結果,女童脊髓嚴重受損。
對此,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一名社會學教師表示,抖音APP的視頻創作門檻較低,用戶自己制作即可上傳,也缺乏一定的把關。她建議,抖音APP的出品方應提供一定的把關處理技術。例如,對一些過于惡俗、搞怪的視頻,經審核禁止發布或僅個人可見;對一些高難度動作的視頻,APP出品方應標注“危險,請勿模仿”等提醒字樣。
該事件只是各短視頻平臺現存問題中的一個。還有一些短視頻制作者為了奪人眼目,不惜用低級趣味作為噱頭,迎合觀眾的獵奇心理,一些道德低下的怪異行為一度成為短視頻低俗內容的素材來源。
據了解,一些短視頻平臺對這些現象缺乏必要管理規范,有的還通過重點推送、置頂顯示等方式,對低俗內容采取默許和放縱的不作為態度。一些短視頻平臺甚至利用觀眾獵奇窺探心理,采用偷拍等方式將他人隱私作賣點,這些現象的存在與滋長,不僅擠壓了優質短視頻的生存空間,也影響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有關專家建議,短視頻平臺不應成為違法違規內容的“避風港”。要通過必要的內容審核機制加大把關和治理,還應對視頻作者實行實名登記制、健全用戶投訴機制,做到違法違規內容可自查、可溯源、可反饋,體現和保證平臺應有的自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