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后,聽到最多的,應該就是來自各方的“指責”和“指教”。
給孩子穿衣服少一點,會有人說:
“你怎么當媽的,天還這么冷,就不給孩子穿衣服?襪子也不穿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帶孩子出去玩,也會被說:
“你們怎么當父母的,孩子這么小就去人這么多的地方,萬一磕著碰著走丟了,你們后悔都來不及!”
甚至有些時候哪怕當媽媽的給自己買了一條好看的小裙子、畫了自己喜歡的精致妝容,也會被嗤之以鼻:
“有了孩子還花枝招展的,打扮成這樣給誰看呢?”
總之最后,那些批評我們的人就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你們90后,帶不好孩子!
我們真的帶不好嗎?
我覺得不是。
只是有時候我們用的方法比較特殊,有些人接受不了,也不愿接受。
比如當你帶孩子逛超市,孩子因為好奇,一直用手抓橘子、摳桃子,甚至可能會把這些水果摳壞,除了把這些水果買下來,你還會怎么做呢?
如果用一般的思維,我們應該會把孩子的手拿開,給孩子講道理,嚴重一點可能會打孩子的手。
但是“硬核”的年輕家長會怎么做呢?
喜歡拍是吧,我講話你聽不懂是吧,來吧小盆友,大榴蓮了解一下!
看起來很不負責任的行為,但是卻讓孩子知道了即使自己再好奇,也不能隨便動超市里的東西,如果亂動,搞不好就會弄疼自己。
嘮叨10000句不如讓孩子主動疼一次。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小朋友不愛上學是吧,那就不上了,媽媽給你請假,你去大街上撿瓶子去,撿不到100個不準回家。
一開始孩子還興沖沖的,結果才撿到21個,孩子因為體力不支,哭著喊著要回去上學。
除了“體驗式”帶娃,“冷漠式”也有很多家長在用。
和孩子一起逛商場,孩子想要玩具爸爸媽媽不給買,就躺在地上哭著耍賴。
這招正中爸爸媽媽的下懷:
"臭小子我小時候就這么忽悠你奶奶姥姥的,這招對我可不管用!"
于是他們會很淡定地在一旁靜靜看著孩子,等孩子哭完,反正現在說啥孩子也聽不進去,也不能當街打孩子。
當有路人把這段視頻發到網上以后,在評論里很少有指責他們的,反倒是遇到了很多“同道中人”。
所以90后爸媽不是不會帶孩子,而是我們的角度更加獨特,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一個對90后爸媽的評價:
因為他們本身也是孩子,所以他們能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處理問題。
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是這確實是很多年輕父母的優勢。
其實我也有一些我自己的“獨門方法”,這些方法的靈感來源都挺奇怪的,有的是自己靈機一動,有的來自網絡,有的來自身邊的朋友,但是我記錄下來的原因,還是因為各種書和心理學的理論在支持這些方法。
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兩個我最近發現的,正在準備實施的“招數”,希望這兩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想法。
這第一招,就是關于孩子挑食的:
聲明:文字內容原創,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