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哇,能在自己學校的綠茵場上踢球,太好了!”2月7日,在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大慶路小學的一堂學校足球訓練課上,20多個小球員們歡欣雀躍。 這所65歲“高齡”的小學地處樊城漢水之畔。這里自古商賈云集、煙火鼎盛,如今的高樓大廈更是把學校團團包圍?!霸谛鹊木G茵場上開展足球運動,是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前,學校的足球隊籃球隊訓練,要么在水泥空地上,要么就借用周邊高中或體育俱樂部的場地?!痹撔sw育教師李濤感嘆?! 》菂^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市的中心城區,商貿發達,也是全市的基礎教育強區。每年招生季,該區都凈增上千名學生,約等于新增一所中等規模的中小學校。城區核心區的學校更吸引了其中大部分生源,學校用地不足的問題愈發凸顯。 活動場地不足,讓教育“跛”了一條腿。如何破局,還孩子們一片運動的空間?襄陽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反復調研、多方聽取意見,決定拆除部分學校老舊家屬樓,在改善教師居住條件的同時,最大限度擴大學生的運動空間。首批目標就指向位于城市中心的市第三十五中學、大慶路小學、人民路小學、長虹路小學等9所“老校”“名?!??! 〔疬w伊始,工作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老教師們紛紛響應。退休老教師曾慶明不僅主動找到工作組要求簽字交房,更是積極動員其他老鄰居:“事關子孫后代的大事,咱們教師得帶頭??!”老住戶們也紛紛表示支持?! ?所學校19棟家屬樓561戶居民簽字搬家。樊城區累計征遷超5萬平方米住宅,騰出近3萬平方米場地,投入資金4.62億元。除必要的教學樓、綜合樓外,9所學校新建運動場占“新空地”八成以上。 長虹路小學拆除一棟老住宅樓后,新建了一個排球場和兩個籃球場,本學期增設了籃球、排球、武術等多個社團項目,社團項目從10余個增加至26個。該校副校長張正菊說:“‘雙減’后校園體育缺場地的難題得到緩解,運動場上,孩子們你追我趕,享受著運動的快樂。” 地處城區核心區“九街十八巷”的市第三十五中學校園里,此刻充滿了歡聲笑語。在由舊樓房“變身”的籃球場上,?;@球隊的孩子們正開心地打著籃球。該校副校長王奇君說:“舊家屬樓和學校同期而建,年代久遠面積狹小條件簡陋,這次改造既能讓老師們的住宿條件得到大大改善,又能給孩子們騰出運動空間?!薄 ?022年4月,樊城區教育局全面啟動‘大體育·陽光運動’3年行動計劃,目標是讓全區95%以上的學生體質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以上等級,所有學生掌握至少兩項體育運動技能等。樊城區會繼續通過多種渠道加強校園體育場所和體育設施的建設,為實現3年行動目標提供有力保障。”樊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齊光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