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1月2日,陜煤紅柳林礦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宏應邀在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工業防毒專業委員會2022年學術年會以視頻形式作專題報告。據悉,本次學術年會由中國職業健康協會和安徽理工大學共同主辦,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理工大學中哲上海健康研究院共同協辦。視頻會上,張宏圍繞“賦能健康‘大通道’,護航職工不‘毒’行”主題作了題為《三個示范引領,關愛生命健康——紅柳林打造全國首個井下空氣質量革命示范煤礦》的專題報告。對“井下空氣質量革命”示范礦井創建作了詳細介紹。
開展“井下空氣質量革命”的初衷,是要讓礦工呼吸到和地面一樣的空氣,惠及紅柳林礦業公司、陜煤集團乃至全國煤炭行業幾百萬礦工。產學研深度融合,在井下空氣治理的行業空白區進行探索,為井下實現呼吸自由帶來了可能。紅柳林礦業公司公司與袁亮院士團隊以共同的愿景目標,致力于所有礦工遠離職業病,實現煤礦從業人員職業全周期健康,共同助力“健康中國”發展。
袁亮院士在此次學術年會發言中表示,塵肺病位列我國職業病之首,造成國民經濟巨大損失,危害勞動者健康。安徽理工大學作為專委會掛靠單位,與紅柳林礦業公司共同提出了煤礦粉塵防控與職業安全健康科學構想、礦山空氣革命理念;通過理工醫融合、醫教研協同,聯合多家單位,組建科研團隊,牽頭科技攻關,助力職業安全健康發展,在工業防毒與職業安全健康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社會效益。
從2020年6月起,袁亮院士團隊與紅柳林礦業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項目團隊,開展“井下空氣質量革命”課題研究。項目成立之后,袁亮院士團隊聯合5家科研院所到該公司展開調研。今年2月24日,袁亮院士再次攜團隊赴陜煤集團紅柳林礦業有限公司,就煤礦空氣凈化與職業健康基礎研究的難點、痛點提出了中肯的建議。調研期間,學校與紅柳林礦業公司深度對接,召開了《陜北礦區煤礦空氣凈化與職業健康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裝備與示范》項目推進會。袁亮院士就井下空氣質量革命示范基地建設核心關鍵技術及落地應用實踐同紅柳林礦業有限公司相關團隊展開深入研討,充分討論了項目持續改進、全力推進的意見與建議。
此后,紅柳林礦業公司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931”高質量發展戰略為目標,以“智能協同”“綠色立體生態”“井下空氣質量革命”三個示范為引領,堅持黨建引領,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深耕“紅柳文化”沃土,智能化礦井建設加速推進,綠色生態礦山建設日新月異,譜寫了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如今,翻開陜煤紅柳林礦業公司“井下空氣質量革命”示范礦井建設成績單,霧滴與塵粒實驗系統平臺建設已完成,液壓支架負壓卷吸除塵器已投入使用,同心旋流濕式除塵風機、徑向控風裝置研制與實驗已完成,3種礦工專用洗護用品研發已完成、6套呼吸用品方案設計已完成,井下空氣質量在線監測與智能預警平臺投入使用,六個課題均已完成80%以上,袁亮院士團隊通過科技攻關,賦能紅柳林礦安全綠色開采,礦工在百米井下呼吸到新鮮空氣正在變為現實。
截至2022年5月,在采煤、掘進區域粉塵分源高效防控技術及裝備課題研究領域,該公司已先后完成了潤濕—凝聚復合型抑塵劑及其自動添加裝置、截割塵源封閉式抑塵技術、巷道全斷面霧幕捕塵技術等裝備技術的研發。對該公司而言,這還遠遠不夠,預期目標在于建立1個典型礦井綜采工作面的粉塵防治示范應用工程,采掘面總塵降塵率達90%以上,呼塵降塵率達到85%以上。
井下受限空間污染物理化性質及分布運移基礎研究、燃油車輛排放物凈化關鍵技術及裝備等課題的研究也都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以25210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為原型的受限空間多重塵源粉塵及車輛尾氣運移物理模擬平臺進入實施階段,礦井粉塵及車輛尾氣基礎參數庫構建完成,完成了凈化裝置安裝及初步性能測試,180℃下CO轉化率90%,HC轉化率77%,碳煙吸光系數小于1.61,實現了尾氣的低溫高效凈化。(撰稿:宣傳部 施培松 編輯:宣傳部 夏雅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