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語境下,中國教育如何改革創新?如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如何發揮人工智能助力新高考的有效作用?
4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2018年會員日暨新技術支持未來教育展示觀摩”活動在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國內外教育領域專家、名校校長以及優秀行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新時代的教育創新發展之路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研究。科大訊飛應邀參展,并同期舉辦了“智慧教育,因AI而能——人工智能助力新中高考實施策略”分論壇。
“智慧教育,因AI而能——人工智能助力新中高考實施策略”分論壇
論壇上,國內外教育領域專家、名校校長、優秀行業代表等齊聚一堂,圍繞著如何發揮人工智能助力新高考,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科大訊飛教育事業群副總裁汪張龍
科大訊飛教育事業群副總裁汪張龍介紹了訊飛發展之路和訊飛教育的深耕之路,他講到:我們也希望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發展中發揮作用。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圣陶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院院長王本中
針對新中高考政策,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圣陶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院院長王本中在分論壇談到:“生涯規劃考試的落地,關鍵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的發展進行指導。了解學生的興趣是什么、興趣的穩定性、牢固度以及潛質等,這些都要通過大數據來分析,進而給孩子指導。如果沒有人工智能技術、沒有大數據的分析,僅靠學校和老師是做不來的,這正是高考改革帶來的新變化。”
科大訊飛教育事業群行銷中心營銷總監劉浩
科大訊飛教育事業群行銷中心營銷總監劉浩介紹了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最新技術進展,以及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行業的落地應用。“在教學、學習、考試、評價、管理這些方面,人工智能都有相對應的落腳點。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分析,可以實現教師的更精準的教學,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等等。通過近20年的積累和經驗,我們的人工智能已經為1500萬的師生提供了教育信息化相關的技術服務。”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統計與測量分會副會長駱方
“無論是著眼于未來的職業發展,還是當前的選科決策,首先都要了解個體的能力、興趣和性格,盡量發揮自己的長處,依據需要規避或者彌補短處。因而,對學生的能力、興趣等進行準確度量,是做任何決策的先決條件。學業潛能測驗正是在此基礎上推出,用以準確度量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幫助學生進行學科決策。”針對新高考政策下學科潛能測評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統計與測量分會副會長駱方這樣談到。
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熊永昌、北京十二中副校長王自勇分別從各自學校的實際經驗出發,分享新中高考政策影響下的學校教學改革以及智慧學習相關經驗。
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熊永昌
“特色發展與內涵發展是新高考背景下學校發展的必然選擇,它必將推動基礎教育的結構性變革,重構育人模式和教育生態,提升教育的整體水平。”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熊永昌如是說。
北京十二中副校長王自勇
談及新中高考政策影響下的智慧學習,北京十二中副校長王自勇提到:“與傳統課堂相比,智慧課堂不但在資源、內容方面更為豐富,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性,把握課前、課后時間,完成課前預習、課中立體化交互、課后批改作業并個性化輔導,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讓課堂更高效。”
“生涯規劃學科潛能測評系統”發布儀式
此次分論壇上,同時宣布了科大訊飛“生涯規劃學科潛能測評系統”的正式上線。“生涯規劃學科潛能測評系統”是由北師大測評專家針對國內高考政策與高中生現狀,研發的高中生學科潛能測評系統,能夠發現學生各個學科優勢,預測各科在未來高考中的優劣勢,有效幫助學校更科學的引導學生選擇優勢學科。
作為中國教育技術服務的先行者,科大訊飛教育產品線從課堂覆蓋到課后輔導,再到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實現學校的日常隨堂測驗、年級階段性考試、校際聯考的學業數據采集,系統可自動適配新高考分層走班;通過精準數據分析,可以實現對學生全面的了解、評價,構建學情圖譜,助力學生適應新高考教學;其技術還可實現中英文作文的自動評分及智能批改,并可系統自動生成學生學業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