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很多家長的教育理念,寧可自己吃苦也想給學生最好的,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
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現在大部分家長對學生的飲食健康問題十分看重,很多家長更是會對學生的飲食親力親為,不讓學生接觸到任何垃圾食品。
對學生的飲食健康問題比較看重本身沒有任何的問題,畢竟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健康安全長大是最重要的。但是凡事都要適度,矯枉過正不僅沒有好處,還會讓學生形成心理陰影。
(資料圖片)
最近一位寶媽因為學生吃了同學分享的一塊奶油蛋糕之后發飆,在家長群里面狂發十幾條消息,后續操作更讓人氣憤。
=事情的起因是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學校讓各個班級舉辦活動,有一位家長買了蛋糕讓學生帶到學校和同學們分享,原本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班級里面的學生們都很開心。
但是沒想到這位寶媽聽說自家孩子吃了同學分享的一塊蛋糕之后,直接發飆了。在別的家長都在感謝蛋糕的時候,寶媽直接在家長群里面說:“我兒子今天被投毒了”。
并且表示自家孩子平時不會吃這些東西,過生日吃的也是動物奶油。還指責做蛋糕的家長是有目的性的,為了自己孩子在班級里面吃得開。
其他家長感謝這位家長的付出,寶媽說她們是“精準舔”,是用小恩小惠換名聲,還企圖讓44個同學家長團結起來,結果沒有家長搭理她,她更是變本加厲。
找了很多植物奶油蛋糕的危害信息發布到群里面,好像學生吃了一塊蛋糕身體就會出問題一樣。盡管這位寶媽一直在企圖煽動其他家長的情緒,但是其他家長一直無動于衷,反而有家長表示學生們開心就好。
這讓寶媽的情緒更加狂躁,她群里發布消息表示,逼著自家孩子喝了30毫升的橄欖油,10毫升的椰子油還有10毫升的亞麻油。
從聊天截圖能看出來,孩子被她“扣嗓子”催吐,已經難受得哭著表示已經再也不看了,誰給東西他都不會再吃了。
家長極度控制欲下的教育,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手心里面的寶貝,但是極度控制的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成長一點好處都沒有。控制欲并不是愛,反而是一種傷害。
不少網友看到蛋糕事件之后,都紛紛發表評論,感覺小孩子好可憐,家長的控制欲太強了,可能會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一定的影響。
而且那個給學生們買蛋糕的家長本意是希望讓學生們都能開心一些,結果在這位寶媽的眼中,家長就是功利心,為了自家孩子能在班級里面吃得開,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
這種曲解別人善意的想法,真的令人不適。家長還妄圖在家長群里面煽動其他家長一起討伐買蛋糕的家長。
不過好在其他家長都是明事理的,根本沒有人搭理她。唯獨那位買蛋糕的家長維持著最后的體面,還表示理解家長對孩子的細心。
希望所有看到蛋糕事件的家長,可以反思一下的教育方式。控制欲太強的教育模式,對學生們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學生在這樣的控制教育下長大,久而久之會缺乏主見,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集體的活動中,也會慢慢變得盲從,甚至演變成“討好型”人格。學生的獨立性變差,也會對父母形成依賴,遇到任何問題的第一反應就是找父母幫忙解決。
最重要的是,被父母控制慣了的學生,在內心對父母會形成抵觸的心理,這種情緒越來越多,壞情緒也就越來越多了,最后可能還會出現憎恨父母的情況。
家長們要避免成為控制型家長,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
學生們的教育問題極其重要,只有在更好的教育模式中長大,學生們未來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所以家長們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讓自己變成控制型的家長,學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要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關注學生的情緒和表達,和學生建立平等的溝通,不要總拿著“家長的權威”威脅學生,也要懂得安撫學生的情緒,這樣才能減少控制欲,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溝通交流,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今日話題:你能理解這位家長的做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