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專欄】
請別抹黑快樂教育!快樂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主動學習
原創作者|李鎮西( 新教育研究院院長,原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
(資料圖)
本文為李鎮西校長原創,首發李鎮西校長個人微信公眾號“鎮西茶館-ID:zhenxichaguan”,校長傳媒獲得授權發布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抹黑快樂教育成了某些人為了顯示自己“深刻”的一種時髦。
什么“鼓吹快樂教育是西方的陰謀”,是為了“麻醉中國人”等等。類似的論調在網上比比皆是。
先把快樂教育與西方掛鉤,然后再說這是一種“陰謀”,這個邏輯不值一駁。
快樂教育的理念真的是源于西方嗎?
不,最早將快樂與教育(學習)聯系在一塊兒的,并非西方而是中國。
有人會不解:“中國古代不是最提倡‘頭懸梁,錐刺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嗎?”
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孔老夫子在《論語》中就明確地“曰”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翻譯成今文,就是“知道知識的人不如喜愛知識的人;喜愛知識的人比不上以知識為樂趣的人。”
這里,孔子強調的是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
“樂之”,就是以知識為樂,這不就是快樂學習嗎?
這是古代孔子的觀點。到了當代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各地興起了愉快(快樂)教育的熱潮,至今方興未艾。盡管效果甚微,但這是中國有良知的教育者不滅的理想。
可是,這引起了一些人的質疑:“快樂教育?不刻苦能學好嗎?哪有舒舒服服的 學習?噢,沒作業不考試,這樣的教育還叫教育嗎?”
有一位家長說:“我曾經也崇尚快樂教育,孩子讀小學和初中,我都對他很放松,學習上從不給他任何壓力,任他自由地玩兒,他的確也很快樂,結果連高中都沒考上。都是快樂教育害了他!我上當了啊!”
質疑者也許很善良,他們不是刻意抹黑,但這種質疑至少是對愉快(快樂)教育的一種誤解。
在漢語中,“快樂”和“愉快”是近義詞。如果要學究式地摳字眼,我們當然可以挖掘一點二者的不同,但在實際運用中,這兩個詞的細微差別可以忽略不計。“快樂”和“愉快”都是指高興、愉悅、舒暢。因此,快樂教育與愉快教育本質沒有區別,都是一回事。
那么,愉快(快樂)教育是不是不要吃苦呢?
當然不是。愉快教育,作為一種現代的、科學的教育思想,其實質是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創設樂學的心理氛圍,喚起全體師生的求知興趣和欲望,讓他們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并獲全面和諧的發展。
如果說上述表述比較學術的話,那我再通俗簡潔地說一下:
所謂“愉快(快樂)教育”,本質是讓孩子主動學習!
愉快(快樂)教育最初是針對有著繁重學習負擔的“應試教育”提出來的。在“應試教育”的桎梏下,“填鴨式”、“滿堂灌”、死記硬背、題海戰術和頻繁考試,使學生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過重,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不但創造力被磨滅,而且身心健康都受到極大的損害。于是,一大批教育理想主義的行動者提出并踐行,讓學生主動學習、快樂發展、幸福成長的愉快(快樂)教育。
這和西方的“陰謀”沒有半點關系。
有人或許會問:“難道學習不需要吃苦嗎?”
任何學習都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還是我前面所說——學習是否快樂,不是有沒有吃苦,而是這個“吃苦”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
北京金融街潤澤學校總校長劉長銘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 “學習當然是辛苦的,但不應該痛苦!”
我理解,辛苦是主動的付出,是我心甘情愿為自己的目標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而痛苦則是被動地 承受,是別人強加給我的無法擺脫因而不得不接受的負擔。
數學家陳景潤在“文革”中每天把自己關在小屋子里十幾個小時驗算數學題,辛苦嗎?當然辛苦,但他卻非但不痛苦,反而如癡如醉,因為這是他主動的選擇。
去年我參加徒步108公里穿越戈壁無人區的活動,每天到了目的地,其他同伴都躺平了,話都不愿意多說一句,可我進了帳篷第一件事是拿出筆記本寫日記,一寫就是五千字。他們驚嘆,說我“太勤奮刻苦了”,可我一點都不覺得什么“苦”,因為這已經成為我愛好的生活習慣。但是,如果誰給我布置一個任務,要我給領導寫一篇有政治高度的講話稿,我會痛苦不堪。
我還想到我讀初中時,物理成績很好,一度迷上了安裝半導體收音機,為了買二極管,竟然傍晚從自己就讀的農村中學出發,連夜步行36公里,黎明到達縣城,腳都腫了!辛苦不辛苦?當然辛苦!但不痛苦,因為我愿意啊!
這樣的例子,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為例說出很多很多。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 “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因此,快樂教育不是“陰謀”,也不是放棄努力,而是懷著好奇心主動而興趣盎然地學習。
特別還要強調的是,“快樂教育”之“快樂”還包括了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克服重重困難、戰勝自己、攻克難關之后所獲得的勝利喜悅。
2023年4月29日
(校對:黃宗晞、曾華俊、吳銀杏)
延伸閱讀:
李鎮西:一所呵護每一個生命的學校
最新版《北京市十一學校行動綱要》
李鎮西 :一所家長誓死捍衛的學校
日日新學堂:擺脫功利,超越庸俗,教育可以自然而詩意
李鎮西:這所學校沒有文憑,卻改變了許多人——丹麥日記(2023年5月1日)
李鎮西:跳樓孩子的生命,讓人想起陶行知“我們要創造兒童的世界”的呼喚
李鎮西:恕我直言,你是好人,但不適合當老師
李鎮西:如果教育只是“陪伴”,那和養狗養貓有什么區別呢?
李鎮西:什么樣的師生關系,才是“好的教育”?
李鎮西:如何解決代課教師編制?請恕我直言!
李鎮西:副區長,您的“沖鋒號”是要讓教育成為人間地獄呀!
問題教材,嚴查!李鎮西:“毒教材”必須警惕,但標簽不可濫貼
李鎮西|我的調查:魯迅文章究竟從中學教材中刪除沒有?
李鎮西:從寧曉燕到胡鑫宇,到底要失去多少孩子的生命,才能讓教育充滿人性?
胡鑫宇錄音筆內容公布,案件更多細節披露
胡鑫宇事件,等待真相!
劉學州留遺書自殺的背后,是生而不養的父母!
16歲兒子抑郁自殺后,父親泣血日記曝光:當孩子向你發出求救信號時,千萬別忽略了
李鎮西:所謂“痕跡管理”有時成了弄虛作假,五年過去了,在學校消失了嗎?
李鎮西:教育,可千萬別往孩子大腦里塞垃圾啊!
李鎮西:家長,你是不是管得太寬了?
李鎮西:誰榨干了教師的激情?誰摧毀了教師的理想?
李鎮西:為什么我也不贊成“教師專業發展”這個說法?
李鎮西:請聽聽來自一線的意見和建議——關于中小學教材建設的調查報告
李鎮西:教育不應剝奪孩子的天性
李鎮西:把教師比作“園丁”“蠟燭”“春蠶”錯了嗎?
李鎮西:那時候教育很簡單 ,而現在的教育……
李鎮西:破除這些不讀書的“理由”
李鎮西:我的教育經歷錯誤不斷,傷痕累累
李鎮西: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雞”成谷愛凌!
李鎮西:自由是教育的靈魂,為什么有的老師恐懼自由?
李鎮西|寒假尤須重視:家庭教育的“第一重要性”,是學校無法取代的
李鎮西:請不要隨意給教育貼標簽
李鎮西:既欺騙教育部,又毒害下一代——這個學校為什么要率領全體學生及其家長統一作弊?
溫儒敏:老師不讀書,怎能教好書?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致家長:能改變孩子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改變教育,從這里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