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預測:心識交響妙,方得語文大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交響樂氣勢磅礴,激蕩人心。它一般由數十種樂器共同演奏,每種樂器均有獨特的表現方法和演奏特點,各種樂器的音色、力度等還需要調和。
【資料圖】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賞析】:心識交響妙,方得語文大
交響樂給人氣勢磅礴、縱橫激蕩的印象,而教育則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為人稱道。兩者似乎毫不相關。但如果拋開聲色的皮相,著眼發揮作用的過程,那么在“始于各人努力,擊入他人心靈”這點上,交響樂與教育就頗可相通。
若論群響畢至,莫過于語文教材;若論眾聲喧嘩,莫過于語文教法。
三千年民族文學精華匯集于數冊課本,作者氣質不齊,運筆正側不同,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不然,篇篇作鐵板銅琶,歌“大江東去”,也難免聲嘶力竭。只有加上小石潭邊的如鳴珮環的水聲,才是立體渾厚的命運交響曲。
又何須同題合觀?一篇《赤壁賦》中,就有屈原的香草美人,莊周的物我之辨,漢魏的生命短調,晉宋的樂天長歌。一篇之中,水月相映,賓主相答,悲喜相激,情理相融,所以曠古爍今。
又何須一喉雙曲?一句“更有癡似相公者”,就用的是蘇軾“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舊譜,但由一舟子之口奏出,卻是雅曲俗唱,以俗破雅。這時的張岱不僅是聽眾,也是樂師,他用沉默作應和,無聲中有孤獨與自嘲。一句之中,雅與俗,古與今,人與我,聯奏混響,是尋夢的旋律。
文章既已寫定,如樂器已各歸聲部,眾教師各循其樂理,依其心得演奏,無論單篇精讀還是多篇聯讀,都能在學生心中奏出交響。
古人云: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有人說,合唱就是把人體鍛煉為樂器。那么語文教師對課文的教學處理,也是增加聲部的豐富性。眾教師各據其經驗,依其理念歌唱,無論是傳統授課,還是大單元或任務群,都能在課堂里、校園內奏出交響。
但是,合奏要“靠譜”,萬不可為交響而貪多,為求驚人之耳而強行組合。《諫逐客書》和《與妻書》篇名都占個“書”字,但作者的情感態度相距萬里;《促織》和《變形記》都包含個蟲子,但對主題的作用南轅北轍。勉強聯讀,不僅相互擾亂,嘔啞嘲哳,還會損傷學生的聽覺,不僅辨不清和聲,連獨奏也聽不得了。
我們要熟悉文學史的樂譜,懂得文藝學的樂理,更要安于樂手的職分,,精進其演奏技藝。只要深入揣摩各種樂器的發聲機理,自然能找到內心的節奏,與人奏出大語文的交響。如果技藝生疏,僅僅盯著指揮棒的上下揮動,那么不是手忙腳亂,就是裝模作樣地濫竽充數。一旦宣王死,湣王立,南郭先生又逃亡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