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當復旦博士看到自己的宿舍桌椅長毛,而外國留學生的住宿環境卻是獨立衛浴的精裝雙人寢時,才會內心苦悶。
還有一句話教“胳膊肘往外拐”,所以當河北大學的本科生,熄燈后被徹夜亮燈、通宵蹦迪的外國留學生吵醒時,才會心寒不已,連建議信都寫的卑微祈求:
(相關資料圖)
“我們清楚自己的地位,并不要求學校對中國學生和留學生一視同仁,只是希望留學生們不要太過分。”盡管后續,河北大學迫于輿論壓力,對留學生進行了表面的教育和批判,但也是杯水車薪,緩解不了中國學生的心寒。
之前mini車站上,兩名名校畢業的女職員,對著外國人喜笑顏開,卻對中國人嗤之以鼻,本以為是個別人的思想不端,但追溯大學校園內的種種細節,不難發現,教育的錯漏,都是有跡可循。
區別對待國內和國外學生的事跡并不罕見,鬧的最難看的當屬山東大學,給留學生免學費已經是見怪不怪的操作了,甚至直接給留學生每月打生活費,生怕這些異國學子受到半點委屈。
當然,最讓網友感到憤怒的,還是這種思想已經荼毒了女大學生,學校給留學生配備中國的女大學生作為“陪讀伙伴”,而這些女大學生,全無回報地一個人“服務”著好幾個外國留學生。
不僅不覺得辛苦,反而引以為傲,在現代大學校園里給外國學生做“書童”,卻讓她找到了一種優越感,曬日常的同時,還對其他學生冷嘲熱諷,真是不知何為羞恥。
原以為只有個別高校才如此,可看了清華大學的留學生“資助清單”才明白,還是我們太天真了!
清華大學給碩士留學生的優待為:每年共計20.08萬元/人/年的補貼,除了免費的學雜費之外,還包括每年9.6萬的生活補助,而一次性安置費,以及保險和免費的往返機票。
一個留學生一年補貼20多萬,按照碩士三年來計算,一個留學生完成學業需要60萬,30人就是1800萬。
教育培養應把重心調整到國內學生身上,畢竟他們才是建設未來的人
自然,這對于一年經費4000億的清華大學來說不算什么,畢竟清華大學急需用廣納留學生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國際知名度和認可度。
五一假期剛過,清華的留學生揣著一年20萬的補貼,可以肆無忌憚地趁著小長假游山玩水,身邊沒準還能圍繞幾個中國的女大學生。
一年20萬,國內有多少大學生,畢業后的年薪都達不到這個數目啊。而當留學生在肆意揮霍的同時,國內的學生在做什么呢?
5月份的河南,天氣已經開始炎熱了,灰土暴塵的工地里,有一個年輕的小伙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帶著眼鏡,穿著已經發灰的白色短袖,坐在工地的角落里吃著盒飯。
這個小伙也是大學生,他甚至算不上貧困生,可為了國內本科6000塊的學費,他不得不來到工地了賺錢,否則明年的學費就沒有著落。
他吃著白米飯,配著咸菜和一個雞腿,卻吃的一臉滿足,他的眼睛里有光,那是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希望。
他的大學夢,需要用自己這一雙手,一點點地區開墾,才有希望實現,為什么留學生的夢想,卻能如此輕而易舉地就得以實現呢?
國內有多少貧困生,基礎教育是今年讀的完,明年未必繼續得下去,好不容易考上了高中,卻為著幾百塊的學費愁苦不已,大學更是奢望了。
就算不說貧困生,普通家庭的學生,也有不少人礙于昂貴的路費,就算有足夠好的成績,也不敢“考出去”。
寫在最后:
學習上的苦可以吃,生活上的苦,卻沒人能拉他們一把,設想一下,若補貼留學生的錢用來幫助貧困生,將會改變多少學生和家庭的命運。
學校要發展,國際知名度固然重要,但要打開國際知名度,靠的是學校各方面的實力,而不是過度優待外國學生。
文化的自信,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歸屬感,還能讓中國學生樹立起由內而外的自信,筆者認為,把重心放在培養國內人才上面才更有意義,畢竟國家的未來,靠的終歸還是這批有為青年。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