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是世界讀書日,全民掀起讀書熱潮!而對于家長們來說,關心的東西更為務實:閱讀帶來的好處是什么?能讓孩子更聰明嗎? AI時代多讀書還有用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看看過來人和專家們是什么態度?
(資料圖)
對話圖書博主趙健:一個孩子讀2000本書,真的能改變命運嗎?
讀完2000本書的90后小鎮青年趙健,是直播賬號” 趙健的讀書日記”的主理人,他的讀書分享視頻已經吸引了數百萬粉絲,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突破2000萬。在他看來,讀書不僅是一次自我探索,同樣也能穿越時空,和更多人有了鏈接,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他說,“我始終相信讀書是能改變整個世界的。書籍本身對于世界沒有什么意義,它就是一堆紙, 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人,人是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的。”
——@外灘教育
ChatGPT來了,還要讀書嗎?還要寫作嗎?
如果能用ChatGPT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工作效率,那還是要用的,總不能身處信息時代,還偏偏非要刀耕火種。正如荀子所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但在使用ChatGPT這類工具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是“君子役物”,而不能被物所役。一個人的讀書與寫作,背后是他的感受,他的思考。這樣的感受和思考,不應該讓他人替代,同樣,也不該讓ChatGPT替代。如果一個人不會感受,不會思考,那這個人和行尸走肉還有什么分別?
——@水寒說語文
閱讀真的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嗎?
著名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家長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曾說:“閱讀可以使孩子擺脫不良狀況,而且,閱讀可以發展孩子的智力。‘困難’孩子閱讀的東西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清楚,他的智力也就越積極。”在他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也曾說道:“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大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系。 誰不閱讀,誰就不善于思考。”閱讀所帶來的強大的自主性和想象空間,在刺激腦部神經,開發腦力心智的同時,還能為他們開啟一扇認識世界的心靈之窗。
——@校長傳媒
“閱讀危機”困擾K12教育,國際學校閱讀急需擺脫“急功近利”
北京啟明星雙語學校中學部中方校長貢明認為,在國際學校,中英文“雙語閱讀”時間不平衡是一個難題。首先,學生在學校中接觸英語的機會多于中文是客觀事實;其次,由于英文本身非母語,卻是國際大考、海外升學的必備語言,隨著年級升高,學生在英語閱讀中所花的時間也遠比中文多,“母語教育”受到挑戰。在小學階段,“雙語閱讀”的不平衡并不明顯,但在中學階段,中文閱讀時間被擠壓是顯著痛點。
——@頂思TopSchools
【想看更多詳細內容清戳我】
關于【神獸成長計劃100問】:本欄目收錄家長們最關心的100個孩子成長問題,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我們會邀請相關專家、達人來給家長出謀劃策,并陪伴孩子共同成長。本期是神獸成長計劃計劃第13問,未來也歡迎更多作者產出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