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各地jump的孩子不少。
(資料圖片)
作為一名家長,看到這樣的事情,常令我感到悲戚。
怎么發現心理異常的孩子、如何干預,這是心理治療、甚至是神經科學的專業問題,王玨老師不敢置喙。
我只能把我自己了解的一些腦科學機制,分享給大家——雖然我主要研究的是與孩子“學習與成長”方面相關的機制,但 大腦機制方面有些是相通的,大家可以作個參考,而且也順便給大家提幾條 最最基本的“教育/養育原則”。
先把簡單的結論告訴大家:
雖說腦有追求生存的本能,但腦也有運轉不正常的時候。 如果腦感到自身非常難受、且長期難以緩解時 ,就有可能作出極端決策。要理解為什么腦會感到難受?怎么個難受法?以及什么是比較好的做法,就要從 大腦底層的運轉機制說起。
我們需要了解兩個方面的大腦運轉機制。
【底層機制一】大腦決策的“硬件”機制
有一個結論,或許大家難以想象:
大腦作為人的思考、決策中樞,其要想決定做一件事情(無論是學習、玩、或jump), 并非完全是由“理性”決定的 !事實上,在大腦底層硬件中, 起“決策”作用的共有三層,因而被稱為 “三腦理論”:
從外到內(從高級到低級),分別是:理智腦、哺乳腦、爬蟲腦。
關鍵是: 越低級別的腦,其“話語權”越大!
也就是說:在決策方面,“爬蟲腦”優先于“哺乳腦”,“哺乳腦”優先于“理智腦”。 當然,較高級別的腦也不是無“還手之力”,它也是可以去調節底層腦的。
也就是說,雖然底層腦占優勢,但 最終誰勝誰負,還要看三腦自己“協商/打架”的情況。
然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家長、老師往往關心的只是“理性與邏輯”(中考、高考、考研考公考編)。
但事實上, “理智腦”只靠自身,是不可能高效運轉的,必須要 三腦同頻共振!
以上就是大腦的底層機制的 第一條。那么,底層腦是如何“控制”上層腦的呢?這就 需要了解第二個機制。
【底層機制二】大腦神經傳導的“硬件”機制
以下知識是常識,大家肯定都知道:
腦的最基本結構是:神經元 神經元是通過“放電”的方式進行傳導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
神經元之間是有“縫隙”的(如下圖),電流是 不能直接傳導 到下一個神經元的!電流要想從神經元A、傳導到神經元B,必須要依賴于一些 化學物質(上圖中兩個神經元之間的藍色小點)。
當電流到達神經元A的末梢時,會使一些 小泡破裂,其中的 化學物質被釋放出來; 神經元B末梢表面有很多“門”,這些化學物質碰到“門”后,“門”就會打開,腦中的離子涌入;神經元B中的產生了化學電位不平衡,產生了新的電流。
以上過程可參見下圖 :
這些負責在兩個神經元之間進行傳導的“化學物質”,就被稱為 “神經遞質”。
奇妙的是:( 劃重點!)
有些神經遞質,會讓人產生“情緒感受”!比如: 多巴胺,應該是知名度最高的神經遞質了。
它會讓人產生期待感(欲望)、興奮感、快樂感。
在學習中,所謂“學生注意力強”、“眼睛一閃一閃的”、“打雞血”,包括在生活中的“想吃飯”、“想逛街”、“想談戀愛”、“想出去走走”,本質上都是“多巴胺”的作用!
—— 沒有多巴胺,就沒有“注意力”、也不會有什么“想干什么”的欲望和期待。
因此, 多巴胺對于人類的生存、求愛、冒險、以及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
不過, 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卻是另外一種神經遞質:“ 血清素”!
當大腦中產生血清素時,就會產生 愉悅感、輕松感、平靜感。
和多巴胺“產生欲望”的功能不同,血清素主要是維持整個大腦的高效運轉。
如果說,缺乏足夠的多巴胺只是讓人“躺平”的話,那缺乏足夠的血清素就能使整個大腦難以高效運轉, 此時腦會感到疲勞、易怒、焦慮、抑郁。
比如,起床氣,就是因睡眠不足,而導致血清素含量低;抑郁癥,更是如此(醫生會給抑郁癥患者開“百憂解”,就是補充血清素用的)
如果此時血清素含量持續降低的話,就會頭痛欲裂、甚至到達痛不欲生的地步 (當然肯定還會有其它影響因素和發病機理)。
到這種時候,腦而是會尋求“各種”解脫方法。實在解決不了、無法逃脫的話,終極選擇也是可以接受的——不到萬不得己,腦也不會心甘情愿地犧牲自己……
理解了“血清素”在人腦中的作用機理,我們就應該讓孩子多做一些 能大量產生血清素的活動?
——睡眠第一。越是壓力大、學業辛苦時,越要保證好的睡眠!不要追求表面上的“刻苦”,而要追求 “高效率 ”! ——腦子都不能高效運轉了,甚至都快活不下去了,談何“刻苦”學習?
我家孩子經過我的長期“熏陶”和親身體會,進入高中以后,有一個重大的行為改善:他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自覺”睡覺。在初中時往往只能睡7個小時不到,到高中反而能睡8-9小時。我每次都狠狠地表揚他!
——運動第二。運動能產生大量血清素,這是腦的本能,沒什么可多說的。因此,每天盡量保持1-2小時的運動。如果很忙,抽個半小時出去跑個步,哪怕10分鐘出去曬個太陽、發發呆、跳個繩、拍拍球,也能產生不錯的效果。
不過,在繁忙的學習之余,還能保持、不忘運動,想方設法地抽空運動,這既需要 有“意識”,也需要 從小培養 “習慣”。這是學校、家長從小最應該做的事情!
——藝術第三。藝術創作、自我表現能產生大量血清素。藝術,不光指鋼琴、小提琴等樂器,也可以是畫畫、手工、書法等比較“安靜”的操作。它有三個要點:一是換腦子(不以智力型思考為主),二是動手,三是自我表現。符合這3條的,應該都可以。
以我家孩子為例,從小學五六年級自學鋼琴,完全沒有老師指點過,慢慢地彈得能聽了。到他初三時,他經常 “需要”彈鋼琴來“解壓”。現在高一,自學作曲,又經常通過作曲來“解壓”。
——積極想法引導。當人能夠往積極的一面想時,也會產生大量血清素。
反之,當人總是想到負面因素、處于“焦慮”狀態時,哺乳腦就會指揮身體處于一種緊張的應激狀態(包括血壓高、心跳加快、臉色發白、心情沉重、肌肉充滿血糖等),這是在面臨生存壓力時(比如面對一只老虎)腦的自然反應,是保護人類的生存機制。
但長期處于焦慮狀態,對人的身體、包括對腦的損害極大。而且人在獨自一人面對環境時,有時會陷入“負強化”(所謂自我暗示),很難走得出來,俗稱“鉆牛角尖”。在他的思想中, 前景越來越悲觀,心情也就越來越低落,血清素含量也隨越來越降低……
有的人或許會自省,而及時走出來。但這樣有著強大自我反省、自我調節能力的人很少。大多數人在這種狀態下,一定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
哪怕有時只是傾聽,讓他自己發泄一下,表示認可、同情和善意,對他而言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情緒需要渲泄的出口,當孩子能發脾氣時,家長應該意識到,這是一件好事情!家長應主動承擔“出氣筒”、“和聲筒”的作用。
如果有人能 陪著他一起走過痛苦的時光(僅僅是陪著),能夠感受到他的痛苦,給他朋友般的同情和鼓勵,隨時給他一雙手、一個肩膀、一個形影不離的伙伴、無話不聊的知心朋友,那么,他有很大的概率不會走向絕路!——畢竟,不到徹底絕望,誰又會走上絕路呢……
當然,更高明的是 引導他的思想,從他自己造的思想閉環中,將思想打開、將心靈打開,知道這個世界除了他的想法,還有其他看問題的視角、還有更廣闊的可能性、未來還有更大的舞臺需要他,使他自己愿意走出來,積極面對當下、著眼于未來,這顯然就可稱之為“心靈導師”了。
因此,那些jump的孩子,無論是家庭環境、是被大人批評、還是作業太多,這些問題本身都不足以導致極端的行為。
導致這一行為的 罪魁禍首,是成人對孩子心理感受的不理解、以及長期漠視;孩子的不理解、別扭、進而產生憤怒、失望的心理,但卻無一人可訴說,無一人可依靠……
我們作為家長、老師,都應該認真學習和深刻反思。而了解一點腦科學知識,對此應該能夠產生一些認知、警醒、預防、及時介入的作用。
為了孩子健康地“活著”、健康成長、高效學習,王玨老師特面向中小學校提供《孩子成長、發育與學習的腦科學機制》面授課程。欲將本課程引入本單位,歡迎到本公眾號首頁輸入“腦科學培訓”,獲取聯系方式。
————————————————
個人可學習王老師的全新網絡課程 《家長應該了解的腦科學知識》,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表達方式,詳細介紹了大腦的運轉機制、發育規律、科學學習方法,相信對廣大家長能有較大幫助!
【課程定價】
本課程定價為: 99元,永久可學 。
目前優惠定價: 49元
【課程網址】
網易云課堂網址:
或直接掃碼選課:
也可下載“網易云課堂”App,
然后搜索本課程的名字: 家長應該了解的腦科學知識(搜索后,再點擊一下“全部”標簽即可找到)
特別注意:
網易云課堂有很多登錄方法, 建議用微信登錄 ,或者記清楚自己是用什么方式、什么賬號登錄的,以便隨時登錄、學習!————————————————————
本公眾號提供全面、深度的學習科學研究、微課與PPT研究、以及其它實用技術研究文章!到公眾號首頁輸入代碼查看更多研究:
wk:微課超級大全,設計制作應用一網打盡
ppt:PPT技巧集
xxkx:學習科學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