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春風至 近聞花草香
——聽汪志廣老師講座有感
原創作者| 馬玉潔(河南省開封市杞縣高中附屬中學語文教師)
(資料圖)
暖陽浮生四月花,芬芳四溢滿天涯。感謝郭芳榮校長三年堅持不懈的邀約,讓我們縣城的基層教師能夠和來自北京教科院的汪志廣老師有一場美麗的邂逅。汪老師 《新時代教師的專業發展》主題報告,如春風化雨,喚醒心的呢喃;如初花點點,綻放別樣美麗;如疏影橫斜,搖曳一池青綠。
春風拂面好借力,正是揚帆遠航時。汪志廣老師高屋建瓴地指出,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作為老師要有大視野、大格局。 我們不能想當然,想當年,不能再用教育窮孩子的思想教育富孩子。孩子們對于我們常常嘮叨的過去,并不能體會一二。 “沒有體驗無法理解,不能理解無法認同”,所以需要我們老師轉變觀念,由良民教育轉向公民教育。誠然,世界已日新月異,老師亦不能固步自封,我們不僅要腳踏實地,更要仰望星空,緊扣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脈搏,以“培養什么人”為己任,努力學習做小課堂里的大先生,在小課堂里搭建大舞臺,在這方小校園里讓學生看到大大的世界。讓天邊的事步入身邊,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的新一代。
鶯飛草長有方向,繁花似畫覓方法。方向是教育的靈魂,方法是教育的基礎。我們不僅要有大方向、大格局,更要在教育、管理學生時,講智慧、講策略,把重復的工作干出巧勁來,抓大節、放小節、忽略細節,著重培養學生自立自理的能力,遇到事情,鼓勵他們嘗試自我解決。 “世上沒有絕路,只要拐彎就有路”。我深以為然,獨行快,眾行遠,也可適時引導孩子,用一群學生解決一個學生的問題。 “你的資源在身邊,更在遠方”,汪教授如是說。是啊,我們從來不是一個人在奮斗,老師需要群策群力,通過借助身邊的力量,借助互聯網時代的便利,讓遠方不再遙遠,讓遠方也在身邊。
時光繾綣不負春,流年歲月不負己。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我們總要熱愛著自己的專業。 汪志廣老師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字字珠璣的話語,鮮活豐富的事例,告訴老師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要講好自己的課,練好舌尖上的功夫,須知三寸之舌勝于百萬之師。
其實,我一直是秉持這個理念去教學的。在此,我也非常感謝學校各位領導給予我的信任和激勵,多次聽我的課,讓我不斷地磨礪自己。不過,我也總是陷入僵局,我的課堂好像缺了點什么,缺了點什么呢? 汪志廣老師的話讓我茅塞頓開: 讓教學在激發問題上創新,制造意外,帶來驚喜。汪教授更是鞭辟入里地指出:我們要深研新課標,學科間通過大主題實現橫向融合,學科內利用大單元達到縱向貫通。我想,我現在只會背《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是遠遠不夠的,下一步,我要繼續潛心研究,把握精髓,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切實地運用到我的教學中去。我相信:從來沒有白費的教育,也沒有碰巧的成功,只有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努力就一定會絢爛成花。
須眉皆綠春附骨,余音裊裊醉心間。之前 郭芳榮校長說 汪志廣老師的每一句話都不能忽略,否則會后悔不已,我原以為是夸大其詞,未曾想,郭校長誠不欺我。三個多小時的講座如一場饕餮盛宴,我沉醉其中,甘之如飴,五頁滿滿的稿子訴說著收獲。這次培訓結束了,但我想思考不會止于筆端,不會限于此刻,更應指向未來!
心之所向,無問西東。從教路上,我會繼續躬身深耕,內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成為學生追光路上的點燈人,以熹微燈火,點燃滾燙星河!
作者簡介:馬玉潔,河南省開封市杞縣高中附屬中學語文教師,黨員,市文明班主任,市巾幗建功標兵,多次榮獲縣優質課一等獎,縣優秀共青團干部。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