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33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5 分鐘
對于中小學校來說,減負一直在路上,而且實施“雙減”也有一年多了,但是,不少初、高中學生依舊為作業、考試和升學等所累,這樣看來,減負效果仍不盡人意。
究其原因,雖然是唯考試唯分數唯升學等頑瘴痼疾沒有徹底根治,主要是不少教師為了應付各種檢查、評比等雜事而忙得團團轉,導致他們備課不精,上課“照本宣科”,布置批改作業和試卷不仔細,反饋與跟進不及時,也沒有精力去關注那些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包括為他們補補課、找他們談談心,以及和他們一起活動,等等。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他們既沒有時間去深度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變化,又沒有掌握學生的困惑和訴求,導致更多的學生因得不到關愛,得不到個性化的教學,甚至被放棄、拋棄和歧視等,而變成學困生,有些還蛻變為“問題學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樣一來,他們不但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教師的工作,而且產生了反感、消極甚至對抗情緒,導致教師的工作越來越難做,負擔越來越重,教育教學質量越來越差;因此,不少教師還產生了職業倦怠。
而所有這一切,“癥結”在于教師的負擔太重。所以,要深化“雙減”,先要為教師減負。因為只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他們才有閑暇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包括讀書、寫作、反思和跟進實踐等,才能防止職業倦怠,才能挖掘和激活內驅力,才能激發創造力,才能提高整體素質,才能實現教育教學高質量。
那么,怎樣才能減輕教師的負擔呢?依筆者陋見,教育有關部門和學校應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要減輕他們的思想和心理負擔。一年多來的“雙減”雖然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不少初、高中校長仍把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升學指標等“包干到班”,并攤派給教師;這樣,教師依舊背負著沉重的思想和心理負擔。所以,要徹底減輕教師的負擔,淡化升學率是關鍵。
作為主管一方教育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既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又要頂住各種壓力,大膽為教師松綁。當下最要緊的是不再公布中、高考成績,不再以偏概全,以單一的考試成績作為評比先進學校、校長的晉職、評優以及教師的評先選優、職稱評審、年度考核等唯一標準;尤其對依舊靠加班加點、靠“大運動量”訓練以及無限延長教學時間等取得高分與高升學率的學校和教師,不但不表揚,而且要明察暗訪,公開曝光,通報批評,倒逼他們深入持久地推進“雙減”,既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又向教學的“輕負擔、高質量”看齊。
同時,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校長和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校長的管理能力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引導教師安安心心教書,認認真真育人,踏踏實實領先于學生的學習,堅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彌補知識和能力的短板,促使專業不斷進階。
還要引導他們與時俱進地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積極建構屬于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公眾號等,獨立思考,敢于言說,大膽發布自己的課堂教學音視頻,包括課堂實錄、教學反思、讀書筆記、教育教學隨筆等,而且和更多的同仁“抱團取暖”,以自媒體為平臺,對話交流,教學研討,碰撞思想,培植智慧,取長補短,教學相長,締結教育教學共同體、專業發展共同體和生命成長共同體,為促進共同發展奉獻“光”和“熱”。
二是要減輕他們在教育教學上的負擔。一方面學校要少一些形式主義和虛假的做法,多給教師教育教學自主權和自由時空,促進他們個性化和差異化發展;另一方面,教師要減少對學生的管控,注重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和自我學習能力,真正把“圈養”變成“放養”和“野養”。
但事實并非如此。比如,當下有不少學校還是硬性規定,所有教師的備課必須備詳案,而且必須撰寫紙質教案;不能利用老教案“修修補補”,不能使用電子教案,更不能在課本上劃劃畫畫,或在書本空白處寫些上課提綱代替教案撰寫……
然而,每當教學檢查時,相關的人員只看教案撰寫的“格式”是否規范,以及所寫內容的詳略情況,至于教案是否原創,是否有抄襲之嫌,是否有新意或創造性,等等,就不管不顧了。
這種不切實際的“一刀切”和形式主義的檢查,導致不少有經驗的中老年教師也只好把大量時間消耗在詳案的寫作上,其實他們在上課時很少用教案,更沒有“照本宣科”,這不但浪費了他們寶貴的時間,而且打擊了他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當然,這樣一來,更多的教師都為寫教案而寫教案,或者為應付檢查而寫教案,久之就喪失了獨立思考和教學創新精神,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就不足為奇了。
又比如,語文教師改作文,有些學校就規定,每一篇作文都要改,而不能抽改;結果,不少教師就釆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辦法,在每一本作文簿上看一下頭和尾,然后寫個“閱”字和批閱日期就“交差”,連錯別字都不指出了,甭說是仔仔細細的批改了。到頭來,受傷害的還是學生。
再比如,學生在午休、課余時間以及課外活動時,要求班主任必須陪伴在他們身邊,或者要求任課教師必須輪流值日。這種做法,看似重視了安全管理,實際上是管理下策;因為這樣做,既徒增了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管理壓力,又延長了他們的管理時間,還剝奪了他們必要的休息時間,更是徒增了學生的煩惱;長此以往,學生既失去了自由時空,又失去了自我保護意識和自主管理能力。
實際上,我們只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他們完全有能力管好自己的業余時間,即使玩耍或活動中有些小磕碰,或受點輕微小傷,也完全正常。
為此,我們既要耐心做好家長的工作,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又要敢于放手,并鼓勵學生自主安排業余生活,獨立參加各種活動,而不必時時都“放心不下”,更不必“像警察管小偷一樣”,時刻都盯著他們。如果這樣,學生就放不開手腳,就永遠長不大,也是我們無能的表現。
三是要減少各種雜事對教師的羈絆。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圣地,教師應是傳播和傳遞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大先生”。為此,我們應牢記使命,壓實責任,堅持定力,做好本職工作,而不要被各種雜事所羈絆,影響教書育人的“主業”。
可是,當下不少地方的有關部門,都把原本應該由自己完成的任務或事情,強勢要求學校和教師認真配合,而且頤指氣使、指手畫腳,甚至做過了頭。
比如,廉政文化、杜絕“黃賭毒”、文明餐飲、光盤行動、垃圾分類等教育活動,必須有計劃、有數據、有臺帳、有總結;為了安全工作,要督促家長上指定的網站學習安全知識,并將家長完成情況登記入冊上報……
又比如,為了創建衛生城市和評比文明城市等,有些地方就要求班主任必須帶著學生上街喊口號,還要求沒課的教師戴上“志愿者”的紅袖章,輪流去中心城區、公園等撿垃圾、拾煙蒂,或協助民警維護交通秩序;暑假到了,為防止“溺水事件”,有些還要求教師去“巡河”。
再比如,為了提高招商引資的力度,有些地方甚至把這一“政治任務”攤派給學校,學校只好把任務轉嫁給教師,還把完成實績與教師發放績效工資相掛鉤……
這些雜事,雖有校內外之別,或者有教育系統內外之分,但教師都要應付,都要耗費大量寶貴時間,使得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育教學、備課充電、提高素質、提高質量。
當然,要求教師撿煙蒂或“巡河”等,雖是個案或極少數,但負面影響很大,這不僅徒增所在地教師的負擔和煩惱,而是一種典型的歧視、侵權和傷害行為。希望有關地方的領導能清醒認識到問題嚴重性,認真吸收教訓,不再發生類似事件,不再無端加重教師負擔。
至于系統外所攤派的其他任務,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先要嚴格把關,對不該由學校和教師承擔、不該進課堂的要堅決拒絕,對確需配合的,也要認真梳理、歸類合并,不再讓學校變成“無限責任公司”,不再使教師應接不暇、疲憊不堪。
同時,也要反求諸己,減少或整合系統內的各種檢查、評比、競賽活動,竭力營造教育教學的生態環境,保障教師能夠安安靜靜教書育人,專心致志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作為校長,要堅守責任底線和教育教學邊界,堅決為教師說話,堅決捍衛學校和教師的尊嚴。尤其對于各種干擾,要敢于說“不”,而不能唯唯諾諾,不分青紅皂白,全盤接受,全部壓給教師,既增加教師的工作負擔,又影響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而對每一個教師來說,其實自己就是減負主人。所以,要想盡辦法為自己減負,不再承擔與教育教學不相干的雜事,不再無為增加學生的負擔,不再跪著教書。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希望大家為此而努力!
(作者周建國,單位系浙江省奉化區教育服務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