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了輔導員的九大工作職責,其中就包括理論和實踐研究,即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參與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或項目研究。
肩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的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將理論研究與實踐育人相結合,能更好地幫助輔導員用科研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如今,支持輔導員做科研,已成為國家和高校最重視的工作之一。
(資料圖片)
輔導員做科研,教育部專門立項
輔導員做科研,國家層面給予專項支持,這無疑對輔導員來說是重大利好。
尤其是2019年以后,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專項課題從思想政治工作立項中分離開來,在人文社科項目中,教育部專門為輔導員立項,每年設立200余項研究課題,鼓勵輔導員申報,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質量。
從2020—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輔導員研究)立項結果來看,3年共617個輔導員研究項目獲批,涉及407所高校。
獲批數量最多的是兩所師范高校——曲阜師范大學和鹽城師范學院,近3年均有5項入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14所高校,各有4項獲批。
獲批3項的包括濱州醫學院、常州工學院、大連海事大學等32所高校。
在高職院校中,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獲批立項最多,為3項。其次,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均有2項獲批。
總體看,獲批的407所高校既覆蓋“雙一流”、普通本科、高職院校等各層次,又包括公辦、民辦和中外合作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從地區分布看,獲批的輔導員專項涉及28省,高教大省江蘇3年共有45所高校成功立項,廣東(39 所)、山東(35所)、浙江(31所)也都超30所。中西部地區,如湖北(27所)、湖南(23所)、河南(15所)、陜西(15所)、四川(15所)等亦沒有掉隊。
輔導員專項如何成功申報?
教育部輔導員專項科研項目的申報并非易事,每年每校都有限額,如何順利獲批便成為輔導員關心的話題。
擔任華南理工大學輔導員的徐喜春老師,曾成功申報輔導員專項,他從選擇課題、研究內容等方面的經驗分享,或許能給大家啟發。
他指出,選題是關鍵,輔導員應根據自己的學術背景、學術特長,選取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結合輔導員專項分享了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1) 貼近輔導員專項的特點和規則。建議仔細研究往年的立項題目。從這幾年的立項題目來看,選題與一般項目很不同。輔導員專項的題目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針對性。
(2) 不用完全拘泥于指南。要分析其內涵,進行加工取舍。對于非思政專業的老師而言,可以不用局限于思政學科,建議交叉選題,用心理學、教育學、法學等學科的視角切入分析學生工作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
(3) 題目要有問題意識。可以結合一切熱點問題進行選題,但不一定要盲目追熱點。選完題后,自己再多讀幾遍題目,判斷一下是否有明確的問題意識。
(4) 題目表述要有一定的學理性。雖然輔導員專項凸顯實踐性,但并不意味著大白話,也要兼顧學理性,在選詞上要兼顧學術性。題目表述要明確、具體,一般不要加副標題,不超過20個字。
曲阜師范大學王凱老師曾于2022年成功獲得教育部立項,在王老師看來,好選題的標準在于價值性和創新性。
選題的創新性在于,運用已有的理論方法研究解決新問題,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創新不是無基礎的突發奇想,也不是靠憑空產生的靈感,需要有研究積累。
在研究內容上,徐老師也給出了建議:觀點要新穎,有創新性,且注意突出重點,詳略得當,或分為幾大部分,或分為幾大主題進行論述,最好不要搞成一本書的框架。有的申請者在寫研究內容時,附了一個詳細提綱,有時候會畫蛇添足。一定要避免寫成教科書。要把申請者的創新點寫出來,如用黑體字區別開來,使人一眼就能看出。
另外,輔導員從高校舉辦的科研培訓,也可以獲得如何做好科研、如何填寫項目申報書等的滿滿干貨。
高校多管齊下提升輔導員科研能力
近年來,不少高校大力支持輔導員開展科研,多措并舉推進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
上海理工大學啟動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計劃,主要包括在學工辦設置科研專項工作崗位、召開科研例會、聘請科研導師、對發表高質量論文的輔導員給予獎勵等。上海大學也推出輔導員科研激勵計劃,為其搭建科研平臺,聚合學術資源,輔導員在科研方面連創佳績。該校輔導員團隊撰寫的思政專報10余篇,均獲省部級采納;入選“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5人次,獲批資助金額18.5萬元;獲批省市級思政課題2項,校級思政課題21項……
在科研經費方面,武漢大學對輔導員資助研究課題的立項經費達20萬元。西北政法大學五年來投入專項資金支持校級輔導員工作研究課題和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立項35個。北京師范大學每年劃撥輔導員培訓專項經費,組織輔導員進行課題研究和骨干示范培訓;設立新入職輔導員科研基金項目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研究經費,支持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研究工作。
針對新入職輔導員,東華大學制定《東華大學新進專職輔導員教師科研啟動基金資助細則》,進一步明確科研啟動經費的資助方式、金額、立項要求等事宜。其中規定,新進輔導員科研啟動經費資助,為每人1萬元。
截圖自東華大學網站
投資金、搭平臺、作培訓……高校多方面助力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而對于輔導員來說,做好科研不僅是工作所需,還為日后打通職業晉升通道奠定基礎。
以江蘇大學為例,2020年,該校在印發的《江蘇大學輔導員管理辦法》中,明確了職級晉升的科研要求。
輔導員晉升四級崗,需“具有較強的學生工作方面的教學和科研能力”;晉升五級崗,需“具有顯著的學生工作方面的教學和科研能力”。
職業發展中期,如果輔導員想轉入教師崗位,則同樣要具備科研能力。如,河北地質大學要求,轉入教師崗位的輔導員,須具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廈門大學也發布實施辦法,暢通符合任職資格的專職輔導員轉入教學科研崗位的渠道。
此外,有讀博需求的輔導員,加強科研能力對于成功申博大有裨益。
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均在博士招生簡章中對輔導員報考條件、遞交的報名材料作出規定。“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撰寫過重要的調研報告或公開發表的論文”“有已公開發表與報考學科相關的科研成果”等科研能力赫然在列。
截圖自上海交通大學網站
截圖自南開大學網站
有科研加持,未來職業路或許能好走點。
新一輪科研申報啟動在即,輔導員做好準備了嗎?
主要參考資料:
[1] 西北政法大學“五字經”推進輔導員隊伍建設.陜西省教育廳,2022-01-30.
[2] 申報經驗|我是如何獲得教育部2022年輔導員專項立項的?高校思政科研所,2022-08-09.
[3] 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輔導員專項立項經驗分享.陌上花開,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