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時候,奶奶來幼兒園接我,總是帶著一個大蛇皮袋,好裝在路上隨手撿到的瓶子。一到放學時間,整個幼兒園都是這樣。年輕的父母們還沒下班,老人家們就一手拎著大蛇皮袋,一手領著孩子。
(資料圖)
蛇皮袋子鼓鼓囊囊,往往比孩子還高。他們在班級門外等的時候,還會互相嘮嗑:“最近身體怎么樣?”“你撿了多少?”“哪家的廢品回收站收價好?”
后來我在英國也見過收廢品的車。當時我正在焦頭爛額地趕論文,冷不丁地,窗前竟然停下一輛豪華馬車。馬車夫穿著舊式的禮服,黑馬脖子上的鈴鐺一步一響,馬車拉著五顏六色的舊家電,喇叭里放著我同樣聽不懂的英語方言。馬車穿梭在上百年的紅磚建筑群里,也帶我的記憶穿梭回小時候。
不管在世界什么地方,舊物的回收與繼續使用都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就講述了一個有關舊物改造的暖心小故事。
小男孩約瑟有一個充滿創意、心靈手巧的老爺爺,爺爺總是能變廢為寶,給約瑟的童年帶來許多快樂:小毯子破了變成外套,外套破了變成了背心,背心破了變成領帶,領帶破了變成手帕、手帕破了變成鈕扣。只要還有材料在,爺爺總是有辦法的。
約瑟的爺爺真的永遠都有辦法嗎?并不是。有故事的最后,約瑟弄丟了最后的紐扣。媽媽對約瑟說:Even your grandfather cannot make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連你的爺爺也不能無中生有呀)。但是,這的確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故事。
面對消失的紐扣,約瑟有一個更驚人的創意:他寫了一個故事。這一段“無中生有”的主題也是英文繪本的原標題:Something from Nothing。
這個故事的原型是一首流傳已久的猶太民謠《我有一件外套》:“一個裁縫的外套破了,他把它改成了背心……”在猶太人家庭教育觀念中,“創新”是一項重要的能力。猶太民族追求靈性,和相對確定的東西——土地、物質世界的聯系非常微弱。而東亞傳統的教育風格恰恰相反——對于確定性的追求貫穿了我們的成長。
對中國孩子來說,繪本中的創新教育風格仍有很多可借鑒之處。如果從教育理念的角度解讀,這本繪本講述的,就是家庭教育中,如何通過改造一件舊物,啟發孩子的創新能力。
舊物改造是幼兒教育中最常見的主題活動之一。帶孩子們一起參與舊物改造活動,至少有以下 三點好處:
好處一:
減少資源浪費、培養環保意識
把棄置不用的資源重新回收利用,不管是做成裝飾品還是實用物件,本身就可以減少資源浪費。和孩子一起開展資源回收利用,可以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能為環境做出的貢獻。也可以改變我們對廢舊物品的態度,由厭惡、拋棄變為尊重、保護,由此培養更好的環保意識。
好處二:幼兒動手能力培養
在做手工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專心地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因此手眼協調能力、小肌肉運動能力都可以得到鍛煉。如果家長或老師有心引導,還可以加入一些數學、空間知識方面的補充,比如數吸管,疊盒子等等。在改造中還可以進行涂色、拼接、折紙等藝術加工,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好處三:幼兒創新意識培養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好處,也是最考驗教育者的地方。舊物改造的本質,是對資源的尊重,對日常物品的價值進行重新思考,并通過改造賦予它們新的意義。
如果活動只是照葫蘆畫瓢,在孩子在眼中,就成了“把一堆廢舊材料拼接在一起”。真正的舊物改造活動不是為了回收而回收,而是在有思考的前提下,讓物品產生新的價值。
那么我們在帶孩子一起做舊物改造的時候,可以怎樣鼓勵孩子的創新思維呢?答案就是:相信孩子天生的創造力,把思考權和決定權交給孩子。
去發現,去討論,去改造,即為創新。發現身邊的廢舊物品,首先要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在改造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多多和孩子討論,盡量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可以怎樣設計……?”“你覺得……怎么樣?”
在材料的選擇上,盡量使用安全、自然、低結構的材料。比如白紙、空瓶子、樹枝等等,都屬于相對低結構的材料,加上剪刀、膠帶,就可以變化出很多的造型。相比一個造型精美復雜的物品,用簡單的物品、簡單的結構更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舊物改造是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步驟。那么幼兒教育可以為可持續發展做什么呢?一般來說,我們總認為孩子太小了,只能做做手工、再畫畫宣傳海報。這樣的活動固然有用,但如果只有這些活動,未免太流于表面。
沒有創新的舊物改造,只是把環境當作“可保護的對象”,也只把幼兒當作“天真無能的小朋友”。舊物改造,不應該只是機械地執行,而應當是 一種創造性的再生。
在生活的觀察中,孩子可能會冒出一大堆問題:“為什么要垃圾分類?”“為什么有空氣污染?”“扔掉的垃圾去哪里了?”
每個簡單的問題背后,都是一項深刻而復雜的社會議題,孩子作為社會的一份子,理應從小關注這些問題。
鼓勵兒童的思考和創新,不是為了給這些復雜的問題找到一個萬無一失、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即使是故事中的約瑟爺爺,也不能永遠有辦法。但是通過爺爺的言傳身教,小約瑟獲得了愛與創造力。
而幼兒教育實踐中的舊物改造,也不僅僅是為物品的實用價值本身, 更重要的是,要在改造的過程中教給孩子,一種正視困難、勇敢解決困難的精神。
如果要用簡單的行動來化解復雜的問題,不妨和孩子一起,從改造一張破舊的小毯子開始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