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平臺,從這個名稱來看,應該是保證學生安全而開展的教育活動。
而從安全教育平臺小程序來看,有“安全學習”“家校提醒”“防詐學堂”“問卷調查”等多個版塊。從其中的信息來看,“改掉不良衛生習慣”“你會正確洗手嗎”“如何對待陌生人”等專題,確實是為學生的安全考量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是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就能保證學生的安全呢?恐怕有些夸大其詞了,因為學生并沒有幾個人參與其中,而完成的也多是家長——因為這是學校發布的任務,并且這個項目還被納入到教育局對學校的年度考核當中,而學校給班主任的任務是必須要保證100%完成,否則扣除班主任的班主任津貼。
這樣的一級壓一級,最后擔子自然就落到了家長的頭上。家長要是沒有按時完成,那么班主任的電話就會追過來。
班主任都打電話了,家長能怎么辦?抓緊時間去完成啊。也正因為班主任追得緊,有時還會在班級群里點名,因此家長一般都會提前完成,以免被班主任追著,最后面子丟了,還是要完成,而這還給老師留下了一個不配合的壞印象。
這樣一來,這不就成了家長的一個負擔嗎?要知道,安全教育平臺的活動很多,每周有一個專題,每個周末也還有一個提醒,而除此,還有一些應對每一個節日的活動。
這還不算,活動當中,還會有答題的環節,并且保證還必須要正確完成,否則還不給你通過。這樣一來,家長要是想完成它,就必須要花時間,而每個星期都要來上一個三兩次,家長就是不煩也會煩的。
還有一些家長,自己在外面打工,孩子都是有爺爺奶奶帶著。老年人不會操作,家長又不去學習。班主任電話追過來,老人就很痛苦了,最后只能是找懂的人來完成任務——這不是一個折磨嗎?但是,班主任還是要你完成,他們能不叫苦叫累嗎?
而這能保證學生的安全嗎?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效果幾乎為零。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現在的孩子課業負擔本身就重,而要完成安全教育平臺的任務時間不是在上課時間,就是在晚上時間。這樣的時間,孩子本身就在忙個不停,家長還會忍心讓孩子停下來做你什么安全教育嗎?再加上班主任催得急,家長就更不愿意打擾孩子了。
其次,家長也不愿意把手機交到孩子的手上。道理很簡單,因為學校都明令禁止不準孩子帶手機到學校。家長在家里還愿意把手機給孩子嗎?孩子一拿到手機,他會把安全學習當一回事情嗎?
而很多時候,手機不在孩子的手上還好,而手機一旦到了孩子手上,家長可能連拿都拿不回來。在這樣的一個情境之下,家長們連手機都不出手,孩子們還有什么機會去學習呢?
而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那就是安全教育平臺上的一些內容,孩子學習其實并不合適,諸如防艾滋、禁毒、異性交往等方面的內容,或許初中學生合適,但是到了幼兒園和小學就很不合適了,但是它照樣出在安全教育平臺上。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也是家長不愿意孩子再去學習安全教育平臺的原因。安全教育平臺中,有一些內容在學校其實都是已經學過了的,諸如消防演練,防溺水講座之類,學了再學,孩子也沒有興趣,還空耗時間,有什么價值呢?
也正是這種種原因,家長對此很是反感。2022年3月,有網友在地方領導留言板上向鄭州市委書記投訴稱:每當學校安全教育平臺有新的學習課程時,老師總是在群里催著讓家長幫忙做題,以達到百分百完成的指標任務,請問這個平臺的作用是這樣的嗎?
而家長們的回應也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
“學生一個視頻沒看過,家長天天看視頻,看完還得考試。不管是在開會還是在談客戶,一看到作業發布了,就趕緊學習、考試,考不過還不行。孩子一點沒看過,到底有什么意義?”
“對于高中生,就是給家長制造麻煩,毫無意義的形式主義!高中生天天在學校,又不能帶手機,學習任務交給家長!”
“作為老師,也是很無奈,作為家長,我也覺得煩。在學校,我們也給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每周也會有安全教育主題,還有一些安全教育活動。安全教育平臺只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完全可以在學校中學習,不需要再用一個平臺讓孩子在家完成。平時孩子沒有空,都是我代替完成,每次打開視頻,點擊完成,就是為了完成任務。”
看看這些留言,我想沒有誰會認為安全教育平臺能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吧。它不但不能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還給班主任和家長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如此,有價值嗎?
親愛的讀者,對于鄭州的一位家長投訴安全教育平臺,認為它沒有什么用處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蝴蝶花雨話教育,專注教育時事和最新教育動態,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歡我的朋友,請關注我:蝴蝶花雨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