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評估對于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輪的學科評估結果都將影響著高校的辦學定位,影響著篩選接受度等等。
【資料圖】
學科評估也是對高等院校的學科發展實力的一次檢驗,研究生招生規模、科研項目級別、規模、學術成果、導師及研究人員水平等等都是評估內容。
作為高考大省,河南省高校的第五輪評估結果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關注評估中A類學科的數量。
河南省和湖北省相比,在高校數量和大學生數量上旗鼓相當,省級教育資金的投入也相差不多,每年170個億左右。可每當人們談及湖北和河南的高等教育時,對湖北是伸出大拇指,對河南則是感到惋惜。
這里的關鍵在于,河南全省沒有一所部屬院校,每年拿到的國家經費撥款并不多,而湖北則有8所部屬院校,每年拿到的國家經費撥款在200億左右。這一巨大反差讓兩個省份的院校實力差距一下子就拉大了。
第四輪的學科評估,河南高校也沒有交出亮眼的成績單。全省唯二的兩所“雙一流”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評估結果最好的學科都是B+。鄭州大學擁有7個B+學科,包括考古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公共管理。
河南大學只有3個B+學科,分別是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和地理學。
唯一獲得A類學科的是雙非院校河南理工大學,安全工程是一個A-。
河南高校第五輪學科評估會有A類突破嗎?
根據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的預測消息,升級為A+學科的主要有:北京大學的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等5個學科;北京理工大學的信息與通信工程,武漢大學的法學、吉林大學的考古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數學等。
升級為A的學科主要有:華南師范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長春理工大學的光學工程、東北大學的軟件工程和冶金工程,西北工業大學的船舶等學科。
升級為A-的學科:陸軍軍醫大學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等,景德鎮陶瓷大學的設計學、東北大學的計算機、礦業、材料等。
大概率可以揣測,唯一有希望沖擊A類的鄭大,可能會再一次與A類學科無緣。
河南部分高校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其實已經取得了很多不錯的成績,河南大學生物學進步明顯,但是作為基礎學科競爭激烈,距離A檔次還有4-6位的差距。河南理工大學的安全也保住A類,這可能也與該學科偏冷的特點有關系,電氣、土木、控制技術等專業都有小幅提升。
河南財經政法、河南科技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師范大學等院校在上榜單的學科數量上都有收獲,總體保持穩中有突破。但也有一個特點,河南這幾所院校都是在B類、C類學科上取得了突破,A類學科幾乎是第四輪學科評估的翻版。
頂尖學科的匱乏,一直是河南高校難以抹去的痛點。
有很多網友就表示,這學科評估的背后,實際上是教育資源不均衡導致的。優質教育資源多集中在985、211,北上廣、湖北、陜西等省份,其余省份要想趕超,難度可想而知。
為什么河南高等教育的質量不高?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