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講一個故事。
大學畢業后,我去美國讀研。為了多收點學費,學校要求絕大多數人上語言課。我一是心疼學費,二是覺得語言課太水,于是找老師聊希望可以免去語言課。寫了郵件(現在回頭看寫得很糟糕),被老師約見,聊了幾分鐘,很幸運,老師同意了。
(相關資料圖)
我的語言能力足夠用,但為了「薅羊毛」,我有空就去學校語言中心找小姐姐們聊天。
一個學期結束,我給老師寫了封郵件,說我想在語言中心當 tutor。一是覺得我的專業就是教英語,我能力足夠;二是當時所有 tutor 都是美國學生,語言中心應該多一個我這樣的英語學習者。老師同意了。就這樣我有了一份正式工作,辦了 social security。每小時 8 美元,不多,但夠吃飯了。
做 tutor 那一年是我英語進步最大的一年。我現學現賣,每天都能發現許多盲點和低級錯誤。我跟同事們練英語,陪新生練口語,幫他們改作業。為了做一個合格的 tutor,我也開始多讀書看報看電視,讀專業參考書,也是那個時候開始寫這個「英語學習筆記」公眾號。
我做學校的英語 tutor,并不是因為我的英語水平多高,而是因為我的無知者無畏,因為我太「想試一試」。
我多次提出希望增加工作時間,老師很委婉地說我這水平就別想了。后來我的同學也來語言中心工作,語音面貌特別好,英文歌唱得也棒,雖然也是外國學生,她很快就成了 tutor 們的組長。我安慰自己說,人家很早就學英語,我 20 多歲才開始練,口語比我強很正常——我的閱讀量和寫作可不比她差。
先再回頭看,這些年來,對我幫助最大的其實是我的「無知無畏」和「自我安慰」。
研究生畢業后,我去支教,開始做英語課程。第一個課是我自己當初讀著都費勁的《經濟學人》。然后是我自己讀得也很辛苦的英文原版書閱讀。后來我還做了許多晨讀課程,有一個階段是每天早上和我用雅思托福話題練口語......
我現在的英語水平和教學能力比當初強太多,但我現在不再敢做這樣的課程。一是因為我總覺得 been there done that,得做新事情才有意思;二是我對自己有了要求,想得更多了。
突然講這個故事,可能是受 上一期播客影響 ,想對更多英語學習者/英語老師說: 不要怕自己「不知天高地厚」,你自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就好,fake it till you make it;不要等到自己「準備好了」才開始,等你覺得準備好了,你會多了許多評判,錯過了許多必要歷練。
只要你一直在行動,你一定會持續進步。這么多年,我有了一些讀者,大家并不是因為我多「厲害」才關注我,而正是因為我是「 那年高考,我只考了300多分 」「三本畢業的資深學渣」。如果你和我一樣沒有光鮮的履歷和背景,那就別費勁給自己按一串看起來牛X的 titles,問自己,那真是你想要的人生嗎?
至少對于我來說,不是。踏踏實實地做想做的事情,大大方方地用知識和經驗搞錢,同樣值得尊重,能獲得持續的幸福感。
把這個心態放在生活上也是如此。
來清邁生活兩年多,我和妻子最大的感受是:1)人需要有想象力;2)幸福與錢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心態。
兩年前我們沒什么錢,沒車也沒房家里也沒礦。由于女兒到了上學的年紀,我們恰好知道清邁的國際學校也不錯,于是就一家人來了清邁。這兩年多了許多玩法,有了更多故事,我們感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那 1%,兩年前我想象不到原來我的生活可以是這樣。這份相對的「自由」,也是來自當初的「 無知無畏」和一路的「自我安慰」。
對自己誠實,對做事真誠,相信那些最樸素的品質。同時也要自欺欺人,自以為是,抱團取暖。
這么折騰是為了什么?我時常懷疑人生的意義,但我至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我不是閱讀量、點贊數,我不是我的文章、朋友圈,我甚至不是「我」 ——別輕易定義自己,更別輕易讓別人和事物把自己定義。我是當下的腳踏實地, 我是我的想象力。你也是呀
猜你還想讀:
· 寫在25w關注的碎碎念
· 英語過專八是一種什么體驗?
· 那年高考,我只考了300多分
· 一位普通高中英語老師的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