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征集志愿要達到分數要求且未被錄取的考生才能填報。即考生填報征集志愿前應該先查詢錄取結果,看是否已經被高校錄取。已經被高校錄取的考生是不能參加征集志愿的,如果考生能填寫征集志愿,就說明考生沒有被高校錄取,可以參加該批次錄取結束后的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報考的條件
1、對于第一類缺額計劃,達到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尚未被錄取的考生均可填報;
2、對于第二類和第三類缺額計劃,為避免產生分數夾層,確保錄取公平,只允許不低于正式投檔時該院校最低分數及位次的考生填報;
3、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未達到相應批次控制線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相應批次線下20分以內。
參與征集志愿的院校為相應批次計劃未完成或追加計劃的高等院校,各批次征集志愿仍然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
溫馨提示:下載蝶變志愿app查看更多大學投檔線、專業分數線及位次、大學排名等數據。同時《蝶變志愿》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及云計算處理,科學評估所有能上的大學以及被錄取的概率,方便我們后續志愿填報選擇學校參考。
征集志愿容易錄取嗎
分數較高的考生在征集志愿中被錄取的幾率比分數較低的考生高很多。
征集志愿匯總后,教育考試院根據”位次優先、遵循自愿、一輪投檔“的平行志愿投檔原則,按照1:1的調檔比例進行投檔,供學校審錄。即將全部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依據成績的高低進行排序,由高分到低分進行檢索投檔,供學校審錄。
由于征集志愿是按平行志愿的填報模式,因此,志愿之間一定要有適當的梯度,不能將院校志愿全部填為熱門高校。應根據“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來設計,冷熱搭配,增大投擋成功的幾率。
注:以下“測一測我能上的大學”,它可以一鍵分析考生能上什么樣的大學,運用大數據智能算法,檢索出所有該分數可填報的大學,并計算出錄取概率,按照沖穩保梯度,進行推薦。還可以根據意向專業和大學等條件進行篩選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