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貶值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也有很多大學生開始自我懷疑:讀大學,還有用嗎?
大學生人數在逐年增長,面對不斷暴漲的大學生,社會上造成了嚴重的人才堆積現象,很多畢業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也只好先回家待業。
據統計,過去一年應屆生人數高達1076萬,顯然就業市場中并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工作崗位,畢業生的基數變得越來越大,想找工作變得難上加難。
國家想要不斷地發展和進步,就需要不斷地招攬年輕力量,而大學生恰好是承載國家未來發展重擔的核心力量,為了能實現更好的發展,生源質量有待提高。
【資料圖】
讀書無用論,可能不僅是專科生、本科生開始這么想,就連一些碩士、博士也會萌生出這種想法吧!
復旦教授直指當下就業形勢,可謂是話糙理不糙
身處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大學生們不得不人人自危,為了能爭取到更好的工作機會,畢業生開始相互卷起來,以至于內卷現象不斷加重。
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然成為有待國家解決的重大問題,一些學生雖身處大學之中,卻要早早地為畢業后的發展做好規劃。
也讓更多人關注到了當下的就業形勢,包括很多在教育領域德高望重的人,作為復旦教授的葛劍雄就是其中之一,他用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當下就業形勢的艱難之處。
葛教授認為即便再發達的國家,也不需要這么多大學生!言外之意,我國現存的大學生人數過多,就業得不到保證,并不能促進國家的發展和進步。
與此同時,葛教授還針對家長給出忠告: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要上大學!如果真的有不錯的發展方向,即便沒有大學學歷,依然可以發展得很好。
現在是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盛行,逐漸取代了傳統紙媒,也在無形中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
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孩子至少讀完大學,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但是大學畢業后卻依舊得不到好的發展機會,家長也變得迷茫起來。
殊不知并不是上大學有錯,而是有很多孩子即便不上大學,也能有好的發展機會,這些孩子堅持上大學,反而成了一種拖累。
讀書,是為了豐富內心,卻不能過于勉強
其實,很多人并不知道讀書真正的含義,只是看著別人堅持讀書,也有通過讀書成功改變命運的人,就主觀認為只有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
這種傳統且刻板的信仰,讓家長們開始提高對教育的重視度,甚至為了將孩子送進好學校,不惜動用巨額資產購買學區房,造成了很多潛在的壓力。
特別是對于一些家境并不好的學生來說,如果自身沒有深刻地意識到學習的意義,勉強坐在教室中,也很難學到有價值的知識,到最后也是強人所難。
再加上教育上的參差,因為學校資質的不同,造成了教育質量上非常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從小就接受優質教育,而更多的學生只是接受義務教育。
個中區別相信只有經歷的人才能深有感觸,很多時候沒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并不是學生沒有努力學習,而是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只能支撐著他們考上一所普通大學。
然而,讀書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豐富內心,當家長或孩子發現并不是讀書的料時,就要學會適可而止,卻不能過于勉強。
各有各的出路,各有各的活法
相信很多人在近些年的報道中,經常會看到高學歷人才,走出校園后并沒有從事像電視劇中那樣“體面”的工作,每天手拿一杯咖啡,穿梭在高檔寫字樓中。
反而是大批畢業生爭相加入了外賣、快遞、銷售等,不需要有太高的學識,卻能通過勤奮努力,獲得相對較大的報酬,畢竟在考慮理想之前,還是要先面對現實。
其中,有一些學生都是舉全家之力,父母傾盡所有只為了供孩子讀書,作為父母做到這些就已經是盡職盡責了,但是,他們的孩子卻需要面對今后的人生。
失去父母的庇護之后,他們都是一無所有之人,當今社會嚴峻的形勢下,如果沒有父母鋪路可謂是寸步難行,唯有先解決了溫飽問題,才能再去談理想!
【結語】希望每個學生和家長都能清楚,很多時候大多數人選擇的路,不一定就是對的出路,只是因為基數較大,所以看似成功的人更多一些!
今日話題:如果你有明確的理想,會為了實現理想放棄讀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