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鄉村學校的條件相對艱苦,生源也遠不如縣城學校,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難度也更高。更重要的是,除非老師就是本地人,不然還得時常在家和工作地來回奔波,否則難以兼顧家庭。
相對來說縣城學校的學生家長更加重視教育,所以在縣城學校任教的教師的社會地位也是水漲船高。基于如此種種原因,每年都會有很多鄉村教師,想方設法也要調進城里工作,哪怕是要因此而放棄每個月的鄉村補貼,那也在所不惜。
不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縱深推進。未來,或將有大批鄉村教師有機會直接調入城里工作。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都是無奈之舉。
“教師輪崗”制落地,所有老師雙向流動
一直以來,教師輪崗制都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因為這是,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方面,將縣城的優秀教師下沉到鄉村的基層學校,可以將優秀的教育理念輸送到整個教育體系的最末端,從而帶動鄉村教育大步向前發展。
另一方面,將鄉村教師交流到縣城學校,又可以開拓鄉村教師的眼界,磨礪鄉村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為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后備力量。
如今,已然有很多地區已經開始了教師輪崗制的試點工作,同時也取得了比較成功的改革經驗。未來,教師輪崗制會是一個大趨勢。
當然不僅僅是教師要進行輪崗,學校的管理層也要實行輪崗制。特別是學校的校長,那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所在。
試想一下,如果教師輪崗制真的要遍地開花。那不就意味著,將會有大量的鄉村教師被動進城任教,而城里的老師也將會被大量派送到基層的鄉村學校里。
其實除了教師輪崗制,像很多地區正在實行的縣管校聘教育改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可以實現縣城教師和鄉村教師之間的雙向交流。
農村學校生源緊縮,老師們只能進城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進程的速度加快,大量的鄉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集中,現在的農村里面已經越來越少人了。而且,還有很多家長,追求高質量的教育環境,不惜耗費巨資也將孩子送往城市就讀。
種種原因導致,目前的鄉村學校日益走向衰敗,大量的鄉村學校因為沒有生源,而在自然中逐漸消亡,化為歷史的印記。
目前的鄉村學校,基本上年年都要流失很多學生。大一點的學校,每年流失個幾百人,小一點的學校至少也要流失一兩個班。特別是在村里面的小學,現在基本都變成了百人以下的教學點,還在實行復式教學,苦苦支撐。但凡稍微有條件的家長,都不可能忍心讓孩子在那種教育環境里面成長,會想方設法的把孩子帶出去。
鄉村學校,越來越少,越變越小。而縣城學校,卻越來越多,年年爆滿,導致教育部門也不得不出面干預,限制招生。鄉村學校的學生都沒了,甚至是連學校都沒了,那留下的老師還能怎么辦?要么被分散到鄰近的學校,要么集體進城。而按照目前的態勢,鄉村學校處處生源都那么少,哪里需要那么多教師?所以。老師們恐怕只能進城任教了。
寫在最后
未來將會有大量農村教師進城任教,這其實是一個無奈之舉。它不會因為一兩個老師的意志而轉移。不管鄉村學校的老師愿不愿意進城,泱泱大勢,個人唯有積極擁抱未來,調整心態,才能應對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