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全國中小學陸續進入寒假。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后的首個寒假。
(資料圖)
今年寒假作業有哪些新變化?
如何用高質量作業幫助學生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
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形式新穎 動手又動腦
“請找到一張能夠代表你對未來期望的紙,制作一份2023年度規劃”“剪紙”“家庭用紙情況調查”“紙張承重挑戰”“紙板凳大比拼”……
近期,這份寒假作業刊登在北京市育英學校校報上,幾項關于“紙”的任務形式新穎,難度層層遞進,讓人眼前一亮。
作業設計者、該校綜合實踐教師李瑋琳告訴記者,這份作業是從學生本學期參與的“紙的旅程”項目延伸而來,結合寒假特色新增春節剪紙等元素,“希望通過這份作業,讓學生掌握簡單的科學研究方法,主動把所學知識遷移到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同時感悟生活中許多問題都需要運用綜合知識和技能來解決”。
1月12日,在山東省高密市某研學實踐基地,密水街道中心幼兒園的師生一同剪窗花。李海濤 攝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玉國看來,這顯然是一份高質量的寒假作業。他認為:“寒假作業應該高立意,讓學生將知識與能力、課內與課外、動手與動腦、實踐與體驗有機融合;重多元,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完成自主性學習,激發學習主動性;強體驗,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民生,多調查、探究、合作?!?/p>
2022年,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發布,突出素養導向、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實踐能力等理念。在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教育教研室主任傅添看來: “跨學科的知識整合能力和教學能力,是當前及未來我國中小學教師的一項核心素養。”
1月5日,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第九幼兒園師生制作燈籠、剪紙、中國結,喜迎新年。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學軍 攝
但在傳統分科教學體制下,一些教師反饋,或習慣于“單兵作戰”,或囿于自身學科,想突破但“有心無力”。
對此,傅添建議,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敢于跳出自己的學科,廣泛涉獵,博專融合;學校要用心打造跨學科教師專業共同體,互通有無,共同成長。
減量提質 更加凝聚共識
寒假前,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第四實驗小學專門組織研討活動,各學科教師集思廣益設計寒假作業。作為班主任,該校三年級語文教師張靜成為班級“作業總負責人”,負責調整作業總量和形式。
比如,整合勞動教育和語文,學做一道年夜飯,記錄美食制作過程,寫寫吃年夜飯的感受;整合英語和美育,畫一張全家福,用英語標注每個人的稱呼和職業……“作業真正瘦身了,更有實踐性、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學習積極性更強了。”張靜表示。
2022年12月,重慶市大足區海棠幼兒園的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在戶外野炊。
傅添在調研中發現,作業減量提質成為更多教師共識,“假期作業量減少,特別是機械重復性作業明顯減少,形式上自主探究傾向明顯,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靈活運用知識,允許和鼓勵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和家庭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如何避免假期里各學科作業“扎堆”?王玉國建議,學??梢砸阅昙墳閱挝?,加強作業統籌規劃,加強學科之間作業優化組合;不斷提高教師選擇、分析、研判作業質量的能力;教研組對優秀案例進行研究和推廣,樹立標桿;教師要強化作業精準分析、調控教學、服務學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一家汽車基地,孩子們正在工程師的帶領下,參觀汽車制造過程。吳拯 攝
作業如何成為幫助學生學習成長的橋梁?傅添表示,作業要有總結性,能提煉和反映一學期的知識要點,幫助學生總結、復習和鞏固,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脈絡和譜系;要有差異性、開放性,充分顧及學生不同背景、性格特征、喜好等,讓學生能獲得鍛煉和培養興趣特長的機會;要有前瞻性,應和下學期學習重難點適當銜接。
親子共享 關注家庭教育
“廚藝秀,廚房小白快手菜之咖喱排骨土豆飯”“孩子的第三版寒假計劃,讓計劃變得清晰可執行”……進入寒假,特級教師、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教師鄭英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學生、家長的積極反饋。
作業為何能得到這么多響應和好評?“要把學生和家長置于‘被欣賞’的位置,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走上‘云舞臺’?!编嵱⒄f,“要引導學生和家長把學習和生活調配得恰到好處,悄然間增進親子關系。”
鄭英表示,調動家長積極性是難點,“這需要教師在日常就與家長建立良好溝通關系,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家庭情況,體諒家長難處。比如我們有家校聯系本,會給每名學生過生日,還經常在朋友圈分享班級生活”。
近日,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繁陽鎮城關一小學生們在博物館里參觀游覽。寒假期間,繁昌區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繁昌博物館參觀游覽,感受先人的勤勞與智慧。肖本祥 攝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同樣關注到,寒假期間家長與孩子長時間相處,更要注重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
孫宏艷舉例,可以通過 親子共同打掃衛生、制作菜品,推動勞動教育;親子一起運動,實現體育和健康教育; 親子共讀,幫助孩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等。學??梢酝ㄟ^ 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輔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對家長而言,陪伴孩子完成假期作業是一個非常好的、深入了解孩子的機會?!备堤斫ㄗh,家長首先要留出充分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完成作業;其次,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要通過積極、耐心的觀察和言語交流,發現孩子的興趣與喜好,以及學習中的優勢與困難等,并進行必要的指導幫助;再其次,家長可以圍繞孩子的興趣喜好,和孩子一起對作業進行延展,如共同閱讀、參觀各類場館、開展體育鍛煉等。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2023年1月16日 第2版 版名:新聞·要聞
圖片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本文只為傳遞信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源使用不當的情況,請聯系中國教育新聞網。
本期編輯:戚悅
覺得好看,點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