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
本文轉載自 成都商報教育發布(ID:cdsbjyfb)
記者丨李宇欣
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作出系統部署,綜合考慮家長支付能力、機構運營成本、資金安全風險,新增了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5000元的規定。
對非學科類培訓限額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5000元,這是學科類培訓都不曾有過的要求,出臺的主要原因,目的還是在于希望降低家長報班的風險。
不過,部分家長在支持的同時也就新政操作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些意見?!澳承┓菍W科項目,比如學樂器,5000元只能買十多節課程,(這些課程)可能一個月都上不到?!?/p>
新規:
非學科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5000元
監管細則有向學科類培訓看齊的趨勢
一年半以前,非學科類比學科類管理相對寬松,在“雙減”規范校外培訓行為上,非學科的要求只是兩點: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制定標準,嚴格審批;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
這一年半,學科類培訓機構陸續退場,不少教培人轉身投入非學科賽道。但隨著非學科培訓“熱度”的上升,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非學科培訓機構惡意漲價,侵害學生、家長利益;部分機構資金暴雷,學員學費受損……
隨后,非學科培訓就陸續迎來了學科培訓的兩大“殺器”——資金監管和繳費限制。
首先是“雙減”兩個月后,非學科類培訓就迎來第一個“殺器”——預收費資金監管。
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校外培訓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同時,各地可結合實際,采取銀行托管、風險保證金的方式,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風險管控,有效預防“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發生。
教育部官網截圖
據教育部數據,截至4月30日,各地已有10.99萬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納入監管與服務平臺監管,其中9.52萬家機構通過了資質審核。
在把非學科培訓機構的“流水關進籠子里”后,2022年年底,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發布針對非學科培訓的新規,另一大“殺器”——繳費限制最新出爐。
要注意,和學科類培訓出臺指導價“限制”有所不同,非學科培訓此次是直接限制繳費的具體上限——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5000元。定了上限,《意見》關于收費還有一句話,“各地可探索通過建立價格調控區間、發布平均培訓成本等方式,引導培訓機構合理定價”。
也就是說,非學科類培訓的指導價可能在路上了。
教育部官網截圖
至于學科類培訓的另一大“殺器”——限時,目前非學科培訓還能在節假日展開,《意見》僅要求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線上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
爭議:
新政實施的可行性存疑
或對部分非學科類項目產生致命打擊
不得不說,《意見》的發布,著實給報寒假班的家長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不過,就家長們最關心的繳費——非學科培訓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5000元,也有不少人存在質疑。
首先,為何提出“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5000元”這一學科類培訓都不曾有過的要求?
主要原因,還是想降低家長的風險。給孩子報過培訓班的家長肯定深有體會,學科類培訓與非學科類培訓價格差異巨大。
學科類培訓主要分班型收費,目前在各地指導價調控下,孩子上一節語數外等學科的培訓班,價格不過百元。以咱們成都的指導價為例,中心城區10人以下的班型最貴,一節課也才50元,上浮10%也才55元一節課。
而從教育部2022年5月公布的非學科類培訓價格看(監測數據來自北京、上海、成都等10個城市),不同項目價格差異巨大:基礎體能、足球、乒乓球、游泳、圍棋、中考體育、聲樂、鋼琴、舞蹈、美術、編程培訓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小時116元、86元、86元、142元、80元、136元、240元、242元、74元、98元、149元。
就拿鋼琴來說,給孩子報上限數目30節課,一次繳費就能達到7260元。若出現跑路的情況,家長的損失依舊較大。
所以,對于這一降低經濟損失的行為,大部分家長都很支持,但同時也懷疑操作的可行性。有家長公開吐槽,只能收三個月培訓費的要求出臺一年多,還是有機構用低價引導家長多繳費,“部分機構為避免違規,甚至直接讓家長轉賬給機構員工,這一新政又如何保證實施?”
除此以外,非學科培訓的機構從業者支持新政的同時也有隱憂。
某非學科類培訓從業者林老師表示,預付費,即提前收取學員培訓費不是教培機構的原罪。市面上“暴雷”的培訓機構,不少都是提前挪用了尚未完成耗課的資金,或是將資金用作他途,比如拓展新校區、不合理的提成制度等,“問題出在了資金的監管上?!?/p>
如果對非學科類培訓進行一次繳費5000元的限額,甚至和學科類一樣限價,林老師擔心對部分非學科類項目將產生致命打擊,“某些非學科項目,5000元只能買十多節課程,(這些課程)可能一個月都上不到。每月一續訂,勢必產生更多浪費人力成本的環節,這部分額外的服務成本,最終還是要機構承擔。”
歡迎關注
視頻號“燈塔EDU.燈叔”
手持180億元現金,42歲張邦鑫離開中關村
這三年失業的人,現在怎么樣了?
俞敏洪總結的2022:新東方還有五萬員工
2022年教育大事盤點
住進寄宿自習室的考研人:為圓校園夢,花錢“買”孤獨
我,創業10年,熬過九死一生
在線教育,都去賣貨了?
俞敏洪 “認慫”:道出多少教培人的心酸
一位清華父親真實感受: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后半生的幸福
教育出海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北大教授:中國教育為何容忍如此巨大的分化?
考研“高考化”的現象值得重視
被誤導和放大的普職分流與升學焦慮
回龍觀,一群985媽媽的反雞娃實踐
震蕩、波折、委屈,但他們選擇留守「在線教育」
俞敏洪對話尹燁:人生遇到特別難的事情,怎么辦?
找工作不順,我決定創業
中小學生要學煮飯修家電了!具體怎么學→
普通人用不著焦慮,你的資產不會縮水!
培訓機構主動退費別輕信!剛有一學員被騙四萬五
俞敏洪:教育培訓機構要活下去,只有一個辦法!
這類證書,別考
關注備用號"教培行業參考、燈之塔留學"
掃一掃關注燈塔EDU
燈塔EDU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除非實在找不到),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原作者不同意請聯系微信:qq94864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