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4日是我國的北方小年,而2023年1月15日是我國的南方小年。由于各地風俗不同,小年的具體日期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為,北方地區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地區則錯后一天,在臘月二十四迎來“小年”。
2023年小年夜是哪天
2023年1月14日是我國的北方小年,而2023年1月15日是我國的南方小年。
(相關資料圖)
小年時間差異:
由于各地風俗不同,小年的具體日期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為,北方地區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地區則錯后一天,在臘月二十四迎來“小年”。也有學者通過查閱《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等史料,發現中國北方二十四和二十三日祭灶過小年的比率不相上下,至于中國南方,大多數方志中記載的祭灶時間是“二十三或二十四”字樣。
小年歷史淵源: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民間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習俗。如《釋名》中說:“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后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灶神信仰是民間百姓對“衣食有余”夢想追求的反映。據我國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志《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灶詩》:“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
小年有什么忌諱
小年地區忌諱,過小年全國各地的忌諱各不相同。
1、流傳湖北省一部分地域,過小年忌屠宰。
2、河南省一些地區避諱搗蒜,覺得過小年搗蒜會把家中搗窮了。
3、中國臺灣則忌舂米,聽說會出現把風神搗出來之虞,也許給明年產生洪災。在農歷12月25日這一天,中國臺灣是忌追債的。
4、過小年后的幾日,鄉村都是會做饅頭提前準備新年,可是不適合布施給別人,由于這種饃饃是要先用于拜祖祭祀的。
小年的風俗
貼春聯
在很多地方,小年就開始貼春聯,算是比較早進入春節了。比較傳統的人家,還習慣請寫字好的人來書寫春聯。一般用最普通的紅紙黑墨,簡樸卻年味兒十足。
掃塵土
小年時,還要掃灰塵,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
這一習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為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后“塵”與“陳”諧音,掃塵也寓意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吃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其樂融融,很有年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