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國之本,而教師則是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怎樣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是國家始終在考慮的問題。
也正因此,國家一直在努力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問題。現在的教師工資,可以說到了一個不錯的臺階上,畢竟教育部始終在把教師的工資和公務員相比較。盡管現在,教師的工資還是比不上公務員,但是相對于以前,應該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了的。這一點,沒有人否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是,說到教師的工資,就不能不提到職稱的問題,因為教師的職稱始終是一個不能繞過的關鍵所在。可以說,教師的職稱直接關系著教師工資的高低——職稱工資是教師工資的核心部分,誰能小覷它呢。
因此,每年到了職稱評審的時候,只要是符合條件的老師,都會爭先恐后地往前沖,就是想在職稱名額僧多粥少的評審中拔得頭籌。但是,每年都有很多的失意者,因為學校有的名額太少了啊,最后能笑著突圍的,都是有著絕對實力的存在。
可以說,只要是教師,沒有誰不期望自己能晉升更高級別的職稱的,最好是能拿下正高級職稱,這樣一來,退休就能比副高職稱一個月多拿一兩千,那多痛快!
但是職稱晉升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它有許多的條件限制:比如職稱評審名額的限額設置問題、論文要求、獲獎要求等,導致中小學教師職稱上升空間有限。這樣的情況之下,讓許多老師對職稱望而卻步,也讓他們在工作過程中產生了職業懈怠。
為了讓更多的老師有機會晉升高一級職稱,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人社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明確要求:各地要合理設置論文和科研成果要求,中小學教師職稱不得將論文作為評審的核心指標,不允許設立論文數量的硬性要求。同時還不允許將科研項目、獲獎情況,頭銜、稱號等作為職稱評審的限制性要求。
不允許將獲獎情況、論文數量,頭銜、稱號等作為職稱評審的限制條件,這對于老師們來說,不啻是一份福音書。許多老師因此紛紛直呼,希望盡快落實,不要紙上談兵。
但是,這樣的高興是不是太早了些呢?有網友提出了質疑。是啊,原來評一級職稱,要求兩篇論文,或獲獎,或發表,而副高則需要5篇論文,要有核心期刊的論文。現在,就真的不考慮論文的事了嗎?
其實,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看文件的措辭,論文只是不是核心指標,不是說它不是指標之一。而論文盡管說沒有數量的硬性要求,但是還是有要求的,那就是論文的層次越高,越有說服力。這樣一剖析,你還說論文沒有用了嗎?
實際上,職稱評審就是一場競賽,不是你拿個60分就能摸摸頭一千歲,它是要比出誰更優秀來的。如果大家工作年限一樣,工作成績,獲得的獎項不相上下,一個有論文,一個沒有論文,你如果是評委,你會選誰?這不是不言自明嗎?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就是,職稱評審往往都會在學校有一個初審。這個初審規則是學校擬定的,他們往往都是積分制。你論文獲獎了,加幾分;你論文在什么級別的刊物上發表了,加幾分;而你什么都沒有,你說自己更優秀嗎?誰能給你這樣的底氣呢?
或許有人說,我在某某方面比他人強,但是這不就增加了自己競爭的難度了嗎?要知道,對方只是花了一兩千元錢,買一篇論文發表一樣,就能得個三五分。這樣高的分值,你能有什么來填補呢?要知道,即便是你有的優勢,也不一定就能是優勢啊。
總而言之,盡管人社部的文件對老師是一個利好,但是怎樣去落實才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如果在落實的時候,沒有能夠把握文件的精髓,那么還是很難扭轉當下惟論文是舉的局面的,不是嗎?
親愛的讀者,對于人社局出臺通知明確,中小學教師職稱不得將論文作為評審的核心指標,不允許設立論文數量的硬性要求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蝴蝶花雨話教育,專注教育時事和最新教育動態,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歡我的朋友,請關注我:蝴蝶花雨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