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小學生的教育,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畢竟是國家未來的“花朵”,需要經過精心呵護,才有可能被培養成國家棟梁之才,未來投入到各行各業當中。
近些年,國家教育部一直致力于針對中小學的教育改革,希望給中小學生營造出一個嶄新的學習氛圍,減輕他們在學習中承受的壓力,從而促進素質教育的推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中考、高考的升學率不斷下調,中小學生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無形中造成了嚴重的教育內卷,中小學生之間激烈的競爭關系,讓他們一時間不知所措。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改革政策,都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支持,還有一些政策的實行,不僅讓學生摸不清頭腦,就連家長看后都十分焦急,生怕影響自家孩子升學。
“5+2”模式提上日程,中小學生和家長提前做好準備
相信中小學生和家長都十分清楚,為了給學生減壓,從而調整了中小學的放學時間,將放學時間提前了1~2小時,簡單來說,小學的放學時間提前到下午三點到三點半之間。
初中的放學時間提前至下午四點半左右,這對學生和家長來說,都是非常大的變化,特別是給家長造成的影響,家長們勢必要重新安排接孩子等相關事宜。
要知道大多數家長都是工薪階級,他們最早也是在五點左右才能下班,還要趕到學校接孩子,最早也要到五點半了,根本沒時間接提前放學的孩子。
如今,為了更好地調整中小學生放學后的時間,“5+2”模式也是在此時被提出,簡單來說,就是課后延時服務,每周一至周五在中小學生放學后,可以在學校延遲放學2個小時。
也就是從明年春季開學開始,中小學生的放學時間仍然調整到減負之前,小學五點左右上學,初中要延長到六點左右,當然,不同地區針對“5+2”模式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
但是中小學生和家長還要提前做好準備,延后的2小時時間,也并不是留給老師講課的時間,而是學生在學校上自習,老師按照排班表監督學生上自習。
教育改革的實行,給中小學生帶去哪些變化,提前做好應對之策
隨著一項接著一項的改革政策被提出并實行,給每個中小學生帶去不同的變化,也影響到了他們學習的進程,為了避免學生因新政策受到的影響,還是要提前做好應對之策。
對中小學生來說,任何一項教育改革政策,都會伴隨著多面性,有的學生可以從中受益,但也有學生會因此影響到學習,就看家長和學生如何處理。
中小學生想降低影響的方式,還是要以成績說話,只有當中小學生的成績,達到一定的高度后,就不用再受改革政策的影響,家長也能放心一些,不用再擔心孩子的學習。
然而,中小學生想要提高成績,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學生在上高中前,一定要以掌握學習方法為主,小學和初中的學習,都是為了給高中的學習打基礎。
除此之外,中小學生不能被課本、教材所左右,學生們要趁著課余時間比較充足,學生還是要利用課余時間,多積累課外的知識點,不斷地豐富學生的眼界和學識。
家長的引導必不可少,更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相信家長都希望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畢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其中少不了家長的引導,很多家長認為只要照顧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是對他們最好的照顧了。
殊不知家長們還要做得更多,比如,家長要先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也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不是只有在家長的監督下,才能更好地完成學業。
比如家長引導孩子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幫著學生節省下來很多時間,有的時候并不是學習的時間越久,學到的知識就越多。
家長也要清楚地意識到學習效率非常重要,也有家長總是高高在上的要求孩子,一定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卻不知道很多時候孩子是以家長為榜樣的。
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家長要先成為孩子眼中的榜樣,只有家長足夠優秀,孩子才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家長的引導尤為重要。
【文章結尾】任何教育改革都會伴隨著多面性,家長和學生都要做好心理準備,掌握提高成績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才是硬道理。
今日話題:中小學實行“5+2”模式,你認為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