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
絕大多數同學對考試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還停留在以“被迫吸收”的方式為主,往往“主動出擊”的很少。
雖然很多同學因為考試、課業負擔抹殺了學習的興趣,但面對高考,要求我們必須化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為主動參與考試的“考生”。
(相關資料圖)
仔細觀察身邊那些尖子生我們會發現,他們喜歡主動鉆研學科,(特別是試題),并把鉆研上升為一種興趣。
02 善于關聯與思考
我們要真正站在考試的角度上出發,思考為什么要這么做,站在出題者的角度看問題,他問什么,我們答什么,關注問題本身。
作為“考生”的思考步驟,應該是:
根據題目所給條件,找出哪條路能通到結果。
題目給出了什么信息?需要我們求什么?要想求這個結果,上一步前提是什么?羅列出來后再看這一前提的滿足條件還缺什么,直到題目條件能夠代入。
這就是利用題目本身求解的過程,才是考生要做的事。
在過程中掌握做題的規律技巧,并把這些方法帶到下次做題當中去,去驗證你的思維,形成一種解題方法,解決大多數題,這才是從不會到會,從會到做對。
學習沒有捷徑,考試是有捷徑的,當大家用一套思維做出了許多題的時候,看到考題,自然而然地會根據題目來判定做題方向,從而達到快速做題的效果。
03 保持客觀性
什么是客觀性?就是假設別人沒說,你就不知道。
本著客觀審題原則,題目字面給的啥意思就照著這個意思做就沒錯。尤其是英語閱讀,很多人題目完全看得懂,但是一主觀聯想,就錯了。
一個合格的考生?首先抓住考試的本質,在考場上始終要保持客觀性,即試題問什么,我們答什么。
比如:
問:一天沒吃飯了,我要大吃一頓。這句話說明了什么?A:一天沒吃飯,我餓了
B:我正在大吃一頓
C:我一天至少吃一頓
選A的就是習慣性主觀,題目告訴你一天沒吃飯,但并不表示我餓了,所以不對;C答案看似很不合理吧,但是從字面意思來看,題設中的主人公目前來看就是一天至少要吃一頓,這就是客觀,因此選C。
04 高效做題
不要戀戰
當你浪費了太多的時間而沒有充足時間做答后面的題時,你會慌張或者馬虎,導致很多如審題不清、漏掉知識點等不必要的錯誤出現。因此不要戀戰!不要戀戰!合理分配時間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選擇題、填空題
解選擇、填空題的基本原則是“小題不可大做”
① 做選擇題力避兩種傾向:一是一味搶時間、求速度,這樣勢必導致審題不嚴,思考不周密,從而出現不應有的失誤;
二是速度過慢,太過謹慎小心,甚至反復徘徊不敢選。
② 選擇題審題要細,一定要看清選是還是選非,可以在題目的正確與不正確等這樣一些字眼上加上著重號。
③ 做選擇題要有一次成功的意識,既注意考點設置,又要憑借題感。
如有二選一時干擾性極強的情況,也一定要在認真辨析的前提下,定下一個預選答案,這時可在題號前打一個問號,以備做完后有針對性地檢查。
④ 選擇題每做一題,在題號前寫明答案,最好不要在選項上打勾,這樣可能導致填涂失誤;也不要選定一個便手忙腳亂在卡上填涂一個,這樣會阻礙思維。
主觀題
因為現在都是進行網上閱卷,在答主觀題時一定要有強烈的規范意識:
① 是書寫規范,卷面整潔:
答題卡上不允許書寫潦草,亂涂亂畫。找到解題方法后,書寫要簡明扼要,快速規范,不拖泥帶水。(最基礎的,無需多說,重要性自行體會)
② 是對號入座,按題號在規定的矩形框內作答:
絕對不能張冠李戴甚至私自改動題號,這樣會導致掃描無效,判分為零。
③ 是要點分明,表述規范:
語文主要是詩歌鑒賞與現代文閱讀中的一些題型,一定要據分值設定要點,先觀點后闡釋;作文尤其注意開頭和結尾。
理科把主要方程式和計算結果寫在顯要位置,像數學、物理評分是按步給分,關鍵步驟不能丟,但允許合理省略非關鍵步驟。答題時,盡量使用相應學科符號,分布列式,不要跳步。
文綜方面要注意按要點闡述。
組織層次化,有效分層標清答題序號;
表述術語化,使用學科術語,準確命中答案;
編寫完整化,材料闡述、解讀分析、結論拓展等要完整。
05 科學反饋 以考促學
總體把握,對癥下藥
及時對試卷進行系統分析,仔細研究對試題的整體掌握情況。反思出現的錯誤問題,做出相應的調整對策:
比如,哪些錯誤是因為粗心大意;哪些錯誤是因為記憶模糊,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充分吸收知識點;哪些錯誤是因為真的不會.
根據占比情況,計算得失分率,以此數據為依據,使自己對學情有一個掌握,針對考試的整體分析,以及現階段的學習實際,制定個性化的計劃,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和進度,減少非智力因素的丟分。
對癥下藥,才能不斷地進步。
錯題訂正,一一攻克
將卷面上出錯的試題重新訂正,分析在考試過程中出錯的原因,爭取自主做出該錯題,寫出解題思路或過程;無法自主解決的題目,標記出來,請教老師細講。
之后將錯題統計到錯題本上,掌握其中的規律和方法,有利于自己以后的審查,對自我的學習發展有一個長期系統的認識。
寫在最后
前面提到的是一些通用的技巧,當然,“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最適用自己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大家根據實際情況學習調整。最后,請記住考試考查的是能力與思維并重,這里只想表達一個概念:科學做“考生”。下一次考試拿到好成績的就是你!
來源: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