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一位男孩,學習成績基本穩定在班級15名左右。上學期期中考試,名次下降到班級33名。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了,不想學習了,孩子媽媽很焦慮,不知道該怎么辦!
厭學,其實是孩子無法完成學習任務的挫敗感,無法面對自己的失敗和無能,無法面對家長老師的批評指責,是一種逃避行為。
我給這位媽媽提供了一個心法和三種做法,媽媽堅持做了兩個月,到期末考試的時候,孩子的成績大幅度提升。
(資料圖)
點贊收藏,只要照搬照做,孩子肯定會愛上學習,成績穩定上升。
一個心法。
要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中的一些進步,做好心理建設。
對孩子的點滴進步,要正面肯定。
成就感是驅動人們再次去行動的力量。
正面認可可以讓好的行為再出現。
這就是人性,教育要遵從人性。
三種做法。
1.停止批評。
停止一切指責和批評,聽聽孩子想說什么,讓孩子把問題情緒發泄出來。
哪怕他說不想學習了,你也不要激動,可以溫和而堅定地告訴他,你認真考慮一下,如果你考慮好了,我們尊重你的決定。
相信孩子再也不會這樣說了。
2.做好基礎題。
就是學好課本,仔細閱讀課本,做好例題和習題,要會做,反復做,要做的熟練。
這樣,相當于在不斷的復習課本。
孩子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都會有大幅度提高,成績也會越來越好,成就感越來越強,對學習的自信心自然就越來越強。
3.分解學習目標。
可以設置小的學習目標。
目標要小,要具體,要容易完成。
讓孩子跳一下就能實現。
一旦實現了,就要對孩子的努力表示肯定,對孩子的成功表示祝賀。
孩子的成就感會越來越強,也就越來越想學習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孩子的問題就是有效的方法加持久的實踐。
關注我,分享更多家庭教育知識,培養優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