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位從事幼兒園老師工作的朋友聊到了這樣一件事:
她們班上新轉來一個4歲的男孩,每天午睡時,他都盯著女生換衣服;甚至女生上廁所的時候,他還要蹲下去看個究竟。
有一次,他的行為,把一個女生嚇得大哭。
(資料圖)
朋友告訴男孩: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隱私,看女生換衣服、上廁所是不禮貌的。
男孩說卻說:我媽媽也是這樣換衣服的,我都可以看,為什么其他人的不能看?
原來,男孩如此不尊重隱私的行為,其源頭在于他的媽媽!
小仙女們一定要引以為戒啊,你以為你兒子只是你兒子,其實人家是男性。你以為你在你兒子眼里只是媽媽,其實,你也是女性。
孩子對身體有極大的好奇心,無可厚非。
但家長不管不顧地就在孩子面前露出隱私部位,會讓孩子認為“我可以看任何人的隱私”。
另外,父母總是當著孩子的面脫掉衣服,也會讓孩子認為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那么他就會認為,我在陌生人面前,也可以脫掉衣服。
寶寶越來越大了,在日常生活中要不要進行“性回避”?不遵守性別界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呢?今天就借著這個話題跟小仙女們聊一聊~
我們平時給孩子讀性教育繪本、教孩子哪些部位不要讓陌生人碰,以為這就是做好“性教育”了,其實這些遠遠不夠。
一些最應該注意的
生活細節,可能被你忽略了
當著孩子面肆無忌憚換衣服
前幾天閨蜜跟我吐槽,婆婆對孩子完全沒有界限感:
有次,我連續出差兩周,已經很久沒見到兒子了,一下了飛機就興沖沖的往家趕,到了家迫不及待打開大門,我卻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剛洗完澡的婆婆竟然大大咧咧站在客廳里,渾身一絲不掛,正要準備換內衣。3歲的兒子嘴里咬著小手手,眼睛一動不動的看著奶奶傻笑。
聽到開門的聲音才有反應,指著奶奶跟我說:“媽媽,看,奶奶,吃奶奶~”
我腦子轟的一聲“兒子在說什么”,婆婆看了我一眼,她臉上沒有一絲尷尬,慢吞吞轉身到廁所拿了一條浴巾,勉強裹住了裹身子,我趕快把孩子帶到房間,雖然心里覺得很不是滋味,還是覺得“家庭以和為貴”,老人帶孩子也不容易,只好自我安慰這只是老人一時“疏忽”。
可有天我又發現了新問題:婆婆也當著老公的面換內衣。
我感到特別不適,立即說了聲:“媽,孩子爸爸都三十好幾的人,您就別當著他的面換衣服了。”
婆婆毫不在意地回了句:“我是他親媽有什么不可以的,人都是我養大的,我又不是外人!”
最后還“開玩笑”地說:“你還吃醋了。”
本來就已憋得快內傷,婆婆這么一說,我差點脫口而出“你還真不把自己當外人”。
后來私下跟老公講,他卻不以為然:“我是他親兒子,你怕什么?沒什么不妥的吧。再說兒子才3歲,他懂什么?都是一家人,沒啥好避諱。”
末了還來了句:“你咋就有點思想齷齪呢?”
我一臉黑人問號臉的懵逼。
孩子生活在這種“無界限感”中,時間一長就會習以為常。但這些行為卻可能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不和諧因素。
要從小讓孩子有意識:脫衣服、換衣服,只能關起門來做,不能讓別人看到!
這將避免未來很多危險和麻煩,聽說,真有女孩兒,因為沒有防范意識,當著男同學的面換衣服,結果被男同學性侵的!
在第一季《爸爸去哪兒》里,王詩齡被交換給張亮當女兒。
因為有攝像機,張亮讓王詩齡躲在被子里換衣服;午睡時,張亮讓王詩齡睡在被子里,自己在一邊蓋著衣服睡,真是令人感動。
這是一個來自成年人的有心和自覺,是對孩子的最大尊重和保護。
上廁所不關門
很多家長“不拘小節”,上廁所經常放任地開著門,或者常常忘記關門。要知道,孩子們是很會模仿家長行為的。家長上廁所不關門,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養成這樣的習慣,在大小便的過程中,放任自己的隱私部位暴露。
試想,如果你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突然想上廁所,于是徑直走到衛生間脫下褲子,場面會有多尷尬?
上廁所不關門事小,但是孩子的隱私被窺探,防范意識太差誘引一些壞人的注意、影響性心理的發育,就是大事了。
拿孩子生殖器開玩笑
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不懂事,所以對孩子的自尊和隱私都不大重視,其實孩子心里面都一清二楚。
孩子的隱私最重要的莫過于身體的隱私。有些寶媽出于炫耀的心理,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可愛就隨意地把裸照發到朋友圈、網絡上;還有些親戚、老人會突然地拉下孩子的褲子,然后故意地摸一下孩子的“小雞雞”,拿來調侃。
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感到羞辱,甚至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自卑感。
同時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生殖器是可以被別人摸,拿來開玩笑的,面對壞人的猥褻也習以為常。更有甚至也會開始摸別人的小雞雞,乃至犯罪。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告訴孩子的身體隱私部位絕對不能被人隨意碰觸,這也是有效避免兒童性侵害的辦法。
小心孩子遭遇“隱形性侵害”
我們都知道,實施性侵害的壞人,70%以上是孩子認識的人。
但孩子眼里的壞人,都長著怪獸的模樣,根本不是他們認識的人。
美國有一則7分鐘性教育短片,告訴孩子在下面這五種警報里的人,最需警惕:
視覺警報:有人看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讓你看他的隱私部位。
言語警報:有人和你談論你的隱私部位。
觸碰警報:有人想觸摸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要你觸摸他的隱私部位。
獨處警報: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單獨跟他們待在一起。
約束警報:有人想抱你、親吻你。
正確的性教育都是
及時、恰當、溫和、有效的!
蜜絲懂有許多朋友,在這一塊做得非常好。
觀察了一圈之后,發現他們的家庭性教育,大多具有以下規則:
態度上,視性為常事。與孩子討論時,不局促,不尷尬,不曖昧,不臉紅,語氣平穩,如談論天氣一樣平常。
言語中,不過多延伸,也不回避撒謊。當孩子問A,你就回答A。當孩子問B,你就解釋B。
行動上,讓性教育融入生活細節中。一旦遇見有關性的事情,淡然地告訴孩子是什么,應該怎么做。
引導上,購買性教育繪本,陪孩子一起閱讀。學會閱讀,孩子就會自行去尋找答案,豐富自己的認知。
表率上,和伴侶相愛,擁抱、表達愛意。好的夫妻關系,融洽的家庭氛圍,都會給孩子很好的親密關系榜樣。
在這樣的引導下,孩子們就會成長得非常健康。
也許,家長們會覺得,性教育不是教育孩子知道保護自己就行了么,孩子還小,都是一家人,有沒有必要那么講究呢?
在Ms.懂看來,其實很多時候不單單是性教育和安全意識的問題,也許孩子 6 歲之前在家隨意穿著看起來沒啥大毛病,但是教養,尤其是教養中對異性的尊重也是性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教育孩子,是一個自我修行的過程。只有我們做好榜樣,才能讓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