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那么考研上岸就是人生的進階,對于大學生而言,考研是提高學歷的重要途經,越是本科水平較低的同學,對于改變現狀的想法就越強烈。
然則不少同學成功上岸,成為一名研究生后,卻并未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科研上,面對這樣的現狀,一位研究生導師開始呼吁,限制二本生考研。
不能否認的是由于大環境的變化,不少同學考研的心思也不再如過去一般純粹,只是想畢業找份好工作而已,但導師的呼吁也讓同學們憂心忡忡,對此校方也給出了明確的回應。
(資料圖片)
根據調查顯示,在過去二本的考研率極低,大部分都是一本院校內,極其熱愛科研的同學才會選擇考研,繼續深造自己的研究,但隨著近些年來就業情況發生改變,考研情況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在過去兩年內,二本院校學生的考研報名人數占總人數的54%,二本學生考研后的表現如何,相信導師們一定是了解的,那到底是原因讓導師極力呼吁限制二本考研生呢。
一方面是導師們發現,二本院校的學生在初試時,得分都較高,但在復試環節的表現卻十分差強人意,因此雖然報名的學生多,但落選的學生更多。
如果同學僥幸能夠通過復試,學生和老師之間,總是有一種微妙的關系,那就是“你糊弄我,臥糊弄你”,互相糊弄的心態,讓熱愛科研的老師們十分排斥,也呼吁這樣的學生不要考研。
但這真的都是學生一個人的問題嗎,老師一桿子掀翻一船人的思維,是不是也有一些問題呢,二本院校大多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動手能力都是不差的,同時在二本院校中,也有一些學術型的院校,并且在某一領域堪比一本,具備為研究生培養輸送生源的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博士及高層次人才,本科大部分出自二本院校,因為處境艱難,才更讓人有奮發向上的精神,導師以偏概全的思想,是相對片面的。
現今網絡上很多研究生,在論文上與導師們斗智斗勇,一部分或許是因為學生并未用心對待,但更多的是導師并未盡到指導的責任,只知道布置作業,而不能進行指導的導師,真的能教出來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嗎。
如果導師們呼吁,不會科研的二本學生不適合考研,那么不懂得指導學生,全部依靠學生自學的老師,是不是應該首當其沖的停止招生呢。
在這個公平的年代,競爭自然也是公平的,無故剝奪考學生考研的權利,從根本上就是毫無道理的,如果真得能實現,這跟權利的亂用有什么差別,但隨后學校就給予了明確的回應。
高校發文稱,并沒有發布任何政策是關于取消二本生考研的,二本生的考研不會受到任何限制,并且保證在未來也不會有相應政策的出臺,這樣的政策瞬間安撫了考研人的內心。
考研黨們不要輕言放棄,努力才是硬道理
在這個教育內卷的時代,能夠考研上岸的同學,必定是精英中的精英,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聽信了一些捕風捉影的言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而放棄了自己的考研之路。
準備考研的二本同學,也要努力提高個人格局和能力,提高格局是因為,同學們在未來仍要跟老師接觸,導師與學生未來息息相關,提升能力是因為,讓自己未來的學術道路走的更加穩健,也獲得更多導師的認可。
除了需要提高學歷外,二本的同學更重要的,是要爭取獲得更高的榮譽光環,比如參加國家級競賽,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等,雖然可能會付出很多努力,但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
與此同時,對于二本學生來講,有清晰的目標是最重要的,選擇一個合適的院校,和負責任的導師,是決定同學們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筆者寄語
不能否認現在很多大學生考研的目的并不純粹,但依舊有很多學生對科研事業抱有一腔熱愛,片面的看待所有人是狹隘的。
在此也希望導師們能夠擺正心態,扔掉對二本學生的有色眼鏡,不要對他們抱有歧視的的目光,能夠上岸就說明他們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綜合素質也更強。
今日話題:你認為二本專業應該被限制考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