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中國圍棋講究進退。有人把進退看成下棋之術,步步為贏,專注眼前;有人把進退看成下棋之道,以退為進,立足全局;有人把進退看成下棋之趣,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資料圖片)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文題解析】: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分析題干,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點,進退是貫穿三個不同觀點的主概念;第二點,下棋之術、下棋之道、下棋之趣,這是在進退之外的一組次級概念,所以題干材料包含的實際上是兩組概念,一組概念是進退,一組是術、道、趣,每一組概念的內部是對立而統一的。
“進退是術、道、趣”,考生選擇三個觀點中的任意一個,或將這三個觀點結合起來進行論證,都符合題目要求。抓住主要概念的分析,界定兩者各自的概念,并能區分兩者的差別。例如“術”是一種從局部視角出發的贏棋方式,“道”是一種從全局視角出發的下棋策略,相比較于“趣”,“術”與“道”其實是以最終博弈的“贏”為目的的手段,而“趣”是下棋目的本身,體驗不論“輸贏”的博弈過程。寫作時還可以延伸到人生意義的隱喻解讀,進與退是對人生位置的權衡考慮,是對人生意義的選擇創造。
參考立意:
1.進退之道,遠勝于眼下之術。
2.以進退為帆,行人生之船。
3.生如博弈,進退無悔。
4.執人生棋局,譜自我之歌。
【佳作賞析】:以平和之心,享人生之棋
人生如棋局。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進與退,它們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如何處理進與退已成為我們必學的一課。我們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平和的心態看待進退,方能享受人生樂趣。
誠然,進退是社會的一種正向激勵,驅動人們不斷前進。進退就像是蘇格拉底口中的牛氓,不斷叮咬人們,使人們時刻警醒,時刻向上。但倘若我們將人生異化為只以進退為目的的棋局,便喪失了人生的真正目的。當我們被上升式社會的浪潮所裹挾,被大行其道的成功學洗腦為輸贏的囚徒,成為龐勒筆下的烏合之眾,進退的正向價值也隨之煙消云散。
因此,我們不限于進退的窠臼,以退為進未嘗不是另一種贏棋的手段。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要想贏得人生這場棋局,我們必須學會退,不執著于一時的進,而是放眼大局,以退為進。蒲松齡一生無緣功名,卻以退為進,終成聊齋傳世。嵇康被權貴排擠,以退為進,終成七賢之首。但以退為進并不是一味忍讓,更不是佛系躺平,而是不著于眼前進退的智慧。我們正值青春年華,怎能一退再退,將美好的年華辜負。退只是贏棋的手段,不是逃避的借口。我們應以退為進,在進退間下贏人生這盤大棋。
事實上,進退是手段,贏棋甚是風光,但輸棋也不失為一種風景。我們可以將進退看作玩棋之趣,盡情享受人生這場棋局,不計得失。正如馬克思·韋伯所說,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我們將進退作為手段已下贏人生之棋,卻在不經意間被贏棋這一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所困住。其實進退也好,輸贏也罷,都是人生的風景,都值得我們細細把玩。正如楊絳先生所說,我們曾如此期望他人的目光,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我們時常被他人所認定的進退輸贏桎梏,忘記了人生是屬于自己的。不必為世俗的價值所困,而應盡情享受人生之樂趣。
梭羅投身于瓦爾登湖畔,凈心寫作,捧出一本《瓦爾登湖》。卡夫卡不在意世俗名聲,燒掉自己作品,獲得內心安寧。愿我們以退為進,享受人生這盤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