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版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對教師都是一次從理念到實踐的系統性挑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頒布,其中,主題群是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關鍵詞,而體育與健康學科則強調創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
11月11日-12日,2022年第五屆小學課程周英語峰會,匯集了14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英語名師及課標專家組核心成員,聚焦“社會與文化”“服務與人際”“生活與學習”“科學與技術”等主題群,開展了課標深度解讀、觀課研課、評課與復盤等系列活動。
11月13日-14日,2022年第五屆小學課程周體育與健康峰會,匯集了12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體育名師及課標專家組核心成員,聚焦“運動體能學習”“運動技能學習”“健康行為體育品德表現”“健康知識學習”等情境創設,開展課標解讀、主旨報告、觀課研課等系列活動。
為一線教師清晰描繪了依托統編教材,落實學習任務群下的單元整體教學的操作建議,同時解答了當下最為緊迫的核心難題:
英語
如何促進學生的高階思維發展?
如何豐富學生文化意識與情感體驗?
如何讓單元整體讀寫指向深度學習?
素養理念下的知識如何在語篇中實現表意功能?
……
體育與健康
如何進行結構化教學達成學習目標?
如何運用游戲情境,創設體能趣味練習?
如何進行跨學科體育活動的主題設計?
如何在課堂實踐中培養體育品德?
如何細化分解學習目標?
……
【英語】
11月11日上午社會與文化主題群
用CCQ問題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課例:《The Big Trampoline》 6年級新課標理念下,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思維品質。那么,如何讓思維品質在課堂上落地呢?我認為有兩個關鍵詞:一是CCQ,二是思維。
CCQ是concept checking question的簡稱,意思是理解檢測問題。在課堂上,我們可通過語言降解的方式,把文本分解為指向內容的問題,對所需掌握內容的核心概念進行理解檢查。
當然,并不是每一項教學內容都需要設計CCQ,而且CCQ的設計沒有定式,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另一方面,我們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構建高階思維能力。在課堂上老師要多提出實質性的問題,越是指向高階思維能力的問題,越能促使其從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的邁進,完成核心素養的培育。
小學英語Phonics教學課例的設計與實踐 課例:《 Let"s spell 》4年級phonics教學也稱語音教學法,它教授學生字母與其發音之間的聯系,學生掌握后便可自主拼讀生詞。
在phonics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關注詞匯形與音的關系建構;關注詞匯音與義的關系建構;關注詞匯激活擴散活動。
而更高效的phonics教學,則需要在相對系統的教學基礎上,讓教材與phonics教學法更靈巧地結合,使課堂更有質效。
除了語音教學板塊的教學,在詞匯課、對話課、讀寫課時都要盡可能地運用到phonics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注重拼讀的意義性;此外,建立phonics體系化的資源庫,甄選適合本土教學的各類資源,與教學更好地鏈接。
繪本閱讀如何豐富學生文化意識與情感體驗 課例:《A Talented Painter》5年級有關文化的教育包含四個方面:文化解讀,文化呈現,文化實踐,文化輸出。
在日常教學中融入文化意識教育,我們首先要以主題意義為依托,梳理單元內各個板塊的文化知識,增補語篇資源,解讀文化觀念;從單元整體的視角,以文化觀念貫穿每一課時,促進文化育人目標的達成。
其次,從文化呈現、文化實踐到文化輸出,我們應該遵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維邏輯,在理解與比較中感知文化,在溝通與運用中建構文化,在內化與表征中產出文化。
最后,教師應該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意識的敏感度,在語言知識的背后挖掘文化知識。創設主題情境,關注中外文化的認知與對照,將文化意識教育落到學生日常行為的表征上,從而使得文化意識的培育真正落地。
學術小結
在新課標和雙減背景下,如何落地新課標理念,迎接新的挑戰?在聚焦社會與文化主題群中,三位老師各自展示了如何通過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讓新課標理念在課堂上落地生根。
戈向紅老師深度挖掘了文本的育人價值和故事的發展線,設置了一系列啟發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閱讀之旅。
吳老師引入繪本資源,在具體語境中以Phonics自然拼讀法教授學生語音知識。通過演繹法和歸納法讓學生在層層遞進、螺旋上升的語音實踐活動中掌握本節課的學習要點,把握音、形、義之間的關系。
王卉老師則通過跨學科融合,教材重構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引導學生思考、感悟,探究文本的主題意義,最終達成學科育人的目標,培根鑄魂,啟智增慧。
最后,關于做好社會與文化主題研究,我有以下幾點建議:研讀課程標準、堅持育人為本、探究主題意義、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1月11日下午服務與人際主題群
指向深度學習的單元整體讀寫結合教學實踐 課例:《Choose the right present》 6年級當下,單元整體讀寫教學存在主題意義不鮮明、整體意識欠缺、學和用契合度不夠等問題,造成整體讀寫結合教學碎片化、淺層化、標簽化。以深度學習為基礎的英語讀寫結合教學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重新定義單元整體讀寫結合的教學目標(突出學生主體作用,構建單元關聯意識,發展學生綜合語言能力,提升學習能力);重新定義讀寫結合的學習路徑(設計貼近真實生活的讀寫活動,形成讀寫的有效連接,實現學用融合,突出寫作的過程性指導,關注學生差異,增加實際獲得);實施差異化的讀寫結合(觀察學生差異劃分學習小組,立足學生差異設置不同的寫作目標與任務,依托學生差異優化寫作活動)。
以此幫助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上,實現深度的思考,并做出理性的表達,形成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行為,達成深度且以素養導向為主的學習目的。
單元視域下,課堂精準設計,落實學習目標 課例:《OE 3AM2U3 About me 》3年級如何在單元的視域下,進行精準的課堂設計,以達到學習目標的落實?在單課時的實施過程中,遵循單元整體教學的原則,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實現學習目標的落地。
學習目標上,包括基于課程標準,單元設計求精巧。不管是詞匯還是語音教學,都需要貫穿整個單元,層層遞進地展開;基于教材內容,故事選編求創新。不管是在選擇故事內容上,還是改編故事內容,都要源于教材,重視學情;基于板塊內容,故事教學重體驗。教會學生體會人物思想,促進思維品質靈活性、發散性的發展。
教學策略上,以“因果關系鏈”串聯整堂課的教學,以帶領學生從學習走向運用。教師要在整個教學過程里通過故事閱讀、拓展思維、運用語言真正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課堂自我領導力融入式教學 課例:《Let"s talk and learn》5年級以英語課堂“培養什么樣的人”為主旨,探索新課標中對育人的要求——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進一步從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里引申出學生自我領導力的培養,包含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七個習慣。其教育目的旨在培養人人都有領導力思維,每位學生都有獨特天賦,任何時候從自我改變開始,主導自己的學習,達成全人教育。
自我領導力融入式教學,關注學科的融入,高階思維的培養,真實世界的應用,課程的協同合作。這種創新式教學能使學生將高效能實踐轉移到現實生活中,進行遷移、創新。
學術小結
如何基于新課標進行課堂目標重構?在服務與人際主題群下,三位老師以堅持育人導向、聚焦課程目標、落實課程理念、把握主題內容為課標依據,從對育人價值的追求、對核心素養的發展、對單元整體的規劃、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出發,展現了各自的目標達成路徑。
陳國群老師注重文本分析,圍繞主題意義設計讀寫活動,并且開展持續性評價,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最后形成有關聯性、靶向深度學習的讀寫教學課堂。
蘇濤老師以故事教學經驗分享為抓手,遵循學生認知邏輯,通過加強片段朗讀,設置關鍵問題,提供問題路徑等方式,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
岑振祥老師則創造性地將自我領導力融入課堂,把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等七個習慣養成融合到教學過程當中,共同指向核心素養四大維度建構的教學目標。
11月12日上午生活與學習主題群
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看見 課例:《What’ s he like?》4年級2022版義務教育新課標指出,要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增強課程適宜性。作為一名英語學科老師,該如何參與其中?擺在眼前的第一大難題便是如何看見每一位學生。教師可以撰寫教育日志,記錄每一節課的點滴;可以設立“人人參與”的課前展示環節,創建視頻號,給孩子們提供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坐在教室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整個世界;而老師所做的就是要定格孩子們的曾經,通過看見和記錄,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新課標與單元整體教學懷海特把人的認知過程分為浪漫階段、精確階段和綜合階段,這也是一個從學習理解到應用實踐再到遷移創新的過程。如今,英語教學正面臨三大難題:穿舊鞋走新路,單元整體教學從備課到上課難;新理念老內容,教研部門引領改革轉變教師難;用教材學教材,學生學習減負提質培養興趣難。怎么辦?“整合,學習,創新”這三條路徑可幫助老師破局。其中,借鑒以單元整體教學理念編寫的先進教材,不失為一個提效減負的妙法。
基于真實情景任務,涵育學生核心素養 課例:《 Can You Play with Me?》3年級英語閱讀教學,應該在主題引領下,以語篇為依托,帶著學生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促進學生的語言、文化、思維融合發展,實現從知識向能力,能力向素養的轉變。英語教學需要“三個堅持”:一是堅持學思結合,二是堅持學用結合,三是堅持學創結合。通過三個堅持,引導學生聯系個人實際,運用所學解決現實問題,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
學術小結
如何設計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2022年義務教育新課標的頒布,意味著教育從知識本位來到了核心素養時代。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應該順應這樣的變化,從價值觀、評價觀、教材觀等方面推動全方位的變革,讓英語教學在減負提質的背景下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未來的課堂教學,應該基于活動建構與意義探究,真正實現教學目標統領下的教學評一體化。
11月12日下午科學與技術主題群
構建學習場景達成英語科學課雙目標 課例:《The Power of Air Pressure》6年級James老師的這節英語課是一節很典型的基于學科的拓展課。首先,James在開課時以一個非常有趣的科學實驗引發了學生對“空氣壓力”知識的好奇;然后,通過聽讀課文與互動交流完成對本課新單詞和語法的學習;接著,以拓展故事閱讀和問答對話增加學生對本課新知識的記憶與運用;最后,再讓每個學生都親身體驗“空氣壓力”實驗并完成當節課的知識復盤。這節英語拓展課巧妙地把英語和科學的知識結合起來,特別有意義,也特別精彩,體現出英語課是可以多維度地拓展,多元化的方式授課,給老師們很大的啟發。
學術小結
這兩天共有十二位來自一線的英語老師、實踐專家、教授圍繞“以學習為中心”的目標,分別從四大主題定位將大家深度卷入新課標的踐行中。在社會與文化主題群里,突顯出文化意識思維品質;服務與人際主題群,彰顯社會意識服務品質;生活與學習主題群,鏈接學習意識生活實踐;科學與技術主題群,融入多學科維度深度學習。通過一節節真實課例,我們不難看到通過聚焦核心素養的課堂,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英語的學科學習、學科標準,不再僅僅是知識的習得和理解問題,而是鮮明地提出了它們該如何導向價值觀、品格和關鍵能力。
評課與復盤
素養理念下知識在語篇中的表意功能探究素養理念下的知識如何在語篇中實現表意功能?大致可以有這樣一個邏輯:基于韓禮德的系統理論,馬丁的語篇體裁理論等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再對國家課程標準進行深度分析,可以實現理論轉向,梳理出語境語篇的關系,從而進行課程設置。
再進一步,還要對不同課例進行對比分析,如對基于語音的繪本教學、基于詞匯的繪本教學、基于思維/語篇的繪本教學、拓展課程的教學等進行研討。最后落地到課堂,要進行目標設定,它始于教材內容的精準解讀,終于教學結果的逆向推導。
課標專家組實操建議
小學英語學科素養導向的單元目標設計與撰寫教育目標有四個層級,分別是教育目的、課程目標、單元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一層一層,更加具體明確。隨著課程目標的演進,從雙基到三維,再到核心素養,可以說,我們從關注知識走向了關注人,而核心素養是整個課程的魂。因此,我們要將核心素養融合到教學目標中,將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融為一體,呈現綜合、整體的素養表現。它有三個設計原則:綜合性(核心素養融合)、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實用性(可觀測、可操作、可評價)。一句話,當你想追求一個宏大的目標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體育】
11月13日上午運動體能學習情境創設
體育學習目標的精準設置與有效實施體育老師設置課時目標時,建議從三個維度入手,一是知識技能學習目標,指向奠定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基礎;二是體能素質鍛煉目標,指向促進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形成;三是情感品格培養目標,指向細化體育品德、健康行為培養。
結構化教學與學習目標達成 課例:《靈敏與速度體能游戲》4年級體育與健康教學進行結構化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從會單個動作轉向真正會運動,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轉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從被動、機械學習轉向主動、創造學習,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真正轉變,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使學習目標更具有操作性和檢驗性。
運用游戲情境,創設體能趣味練習 課例:《靈敏性練習與游戲》3年級體能練習包括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具有四個特性:多樣性(力量、速度、協調、爆發力等多種體能練習)、補償性(彌補某一運動項目對有關體能發展的不足)、趣味性(體能練習豐富多彩、趣味多樣)、整合性(注重一種體能練習活動能同時發展多種體能)。
在三年級靈敏性體能練習與游戲中,可做以下游戲情境設計:創設安全情境,激促導學(遇到障礙你能快速躲避嗎?)、問題驅動(你快速躲避的方法是什么?)、深度體驗(躲避的同時,比比誰反應更快,可以觸碰對方胳膊得分)、幫助學生在真實復雜的情景中加強整體認識(靈敏性還可以在哪些項目中發展?)。
學術小結
圍繞“運動體能學練”一線教師可以做哪些工作?第一是趣味化,通過游戲、競賽等形式克服體能學習的枯燥性;第二是數智化,通過技術運用,突破難點;第三是選擇性,實現因材施教,適性成長;第四是思維力,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方法、能力;第五是綜合化,要讓體育聯系生活,打破學科壁壘,同時發展教師自身綜合素養。
11月13日下午運動技能學習情境創設
跨學科體育活動的主題設計策略 課例:《跨學科主題學習:生活中的爬行》4年級跨學科主題學習,應該源于生活、走進生活、創意生活。讓孩子產生聯想的是已有的生活經驗,當教學從生活經驗入手,一定會吸引孩子的眼球,從而集中學生的思考。因此,在跨學科設計中,要在生活中尋找案例,尋找體育鍛煉的價值,并引進課堂,傳遞給學生。
跨學科體育活動的設計策略包括以下四點:1.研讀教材,尋找交叉點;2.團隊互助,梳理結構圖;3.分工合作,設計流程表;4.模擬演課,驗證實操性。
運用“教會勤練常賽”途徑,有效達成學習目標 課例:《投準游戲與體能練習》3年級“教會勤練常賽”是常態化、規范化、系統化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目標的達成上,知行合一才能促進健康。對于體育學習而言,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練技能,不違背學理的學習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教師要在盡可能預設合理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用課堂教學來檢驗和達成目標,夯實基礎,精準教學,才能盡顯課堂的魅力和高效。
體育品德培養在課堂中的實踐 課例:《武術:基本腿法應用》4年級體育品德包括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三個維度。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在遇到困難或挑戰自身身體極限且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能克服困難、堅持到底,與同伴一起頑強拼搏;能充滿自信,樂于助人,承擔不同角色并認真履行職責,正確對待成敗;能將體育運動中養成的良好體育品德遷移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學術小結
圍繞“運動技能學習情境創設”這一主題,通過倪晨瑾、劉芳、錢明星三位老師的授課,可以學習到:
1.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目標。比如蹬和踢,投擲當中的蹬力揮臂、武術當中的連續彈踢腿,通過這些技能,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形成健康的行為,彰顯團隊精神。
2.圍繞目標,創設復雜的情境。主題情境創設來源于生活。比如在體育課中,引入勞動教育中的擦地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愛上運動;在武術課的實戰過程中,融入以德服人,先禮后兵的精神品質。
3.圍繞情境,注重運動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比如在投擲中,要投遠、投準,追求更遠、更準;在武術中,通過實戰,既保持重心,又能連續攻擊。老師可根據學生的運動特點發展專項運動能力。
11月14日上午健康行為體育品德表現情境創設
創新巧用器材,提升目標達成的高效性 課例:《迎面接力跑》3年級體育器材是體育課中很重要的一大資源,它們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術、技能,新課程改革視野下,小學體育課堂的改革和創新,從器材出發,一器多用,一器巧用。
老師們不僅要巧妙選擇和設計器材,以輔助重點難點的解決,助力教學方法的精彩,助推教學目標的達成,也要學會因地制宜地拓展改造,或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自制簡易器材,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這要求老師們在開發應用中,要深入研究、善于觀察、不斷創新,使開發出來的體育器材得到有效應用。如,一張舊報紙就可以應用于多種體育練習,既可以做成紙球進行投擲,也可以讓學生放置在胸前挺直腰桿向前跑,還可以做成紙飛機進行技巧練習。
評價在達成學習目標中的重要體現——運用技術賦能開展教學評價 課例:《籃球折返運球及傳接球(投籃)》5年級圍繞“運動能力、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體育品德”這三個學習目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體育教師主要可從六個方面開展實時和精準的評價:1.跟蹤學生學習過程(如體育家庭作業個性化布置、反饋、評價);2.及時反饋和評估學生學習情況(如課中練習、課后評價);3.記錄學生課堂行為表現(如出勤情況、運動習慣、運動時間);4.記錄學生課堂運動負荷(運動負荷及時反饋、動態調整);5.準確分析和評價學生運動技能(如技戰術能力及時評價、準確分析);6.準確分析和評價學生體能(如速度、靈敏、柔韌、耐力、力量等)。
科學、系統、精準的評價結果,也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促進教師教學,讓教學形態更趨合理,實現教學資源的個性化。
運用學習任務單有效達成學習目標 課例:《足球:前額正面頭頂球》5年級學習任務單就是一個任務群,是教師設計的學生活動和學練等手段的集結。圍繞學習任務單,所有教師設計的手段和教學流程,應該圍繞一個重點:學習目標。制定體育學習目標,教師要清楚體育核心素養是什么,才能保證目標不偏離。而學習任務單的設計,有三個方面必須重視:目標要明確、內容有系統性、評價要適切。還有三點建議:目標設置要符合課標要求,學習任務要有負荷,教學評價反饋要量化、可觀測。
學術小結
駱慧老師結合三年級的身心特點,植入了很多巧思:將接力往返跑設計成“紅軍長征”;音樂精致,有極強的情景代入感;器材道具新穎;調動課堂氛圍的小手勢。
范老師的課可以概括為一個關鍵字,“活”:組織,有不同人數的分組合作練習;器材,新穎的設計提升了孩子的積極性;問題化教學思維,每個練習環節都用提問關注孩子的學情;評價精準多元,全面包含技術、規則、品德、行為等等維度。
金老師的課貫穿了系列的游戲,層次鮮明,從易到難,體驗、學練、鞏固、應用的主線脈絡非常清晰,通過器材的巧妙構思和變化,引發了男生女生的興趣。
三位老師的課共同指明了新課標后課堂轉型的三個方向:要創造結構化的練習場景;打破集中講解的模式,教學組織小組化,它是我們展開探究式學習的基礎;讓評價精準化,這要求老師們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捋清問題串的邏輯——在大單元視角下,一節課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其中的核心關鍵是什么。
11月14日下午健康知識學習情境創設教學
“以學定教”的學習目標的達成 課例:《室內課:力量素質的練習方法 》5年級“以學定教”如何打造高質量課堂?一是以學生為中心有效備課,了解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二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生成性,根據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與心理發展狀況,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思路。三是注重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在教學活動中建立真誠、平等的對話關系。歸納而言,即以學定教,確定學習目標;以生定學,調整學習目標;以生為本,檢測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在課堂中細化分解的方法 課例:《室內課:情緒生活》5年級學習目標如何細化分解與運用?首先,學習目標應源于生活,回歸生活,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列舉生活實例,營造真實的情景體驗來給學生直觀感受;其次,要創設不同的學習空間,精準對接學生差異化需求,通過心理學中的相似圈活動或小組體驗了解學生的共性需求和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積極的活動體驗,達成學習目標;最后,要注重學科融合,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搭建多層呵護,體育學科具有基礎性,健身性,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容易與其他學科產生鏈接,達成學科融合育人的目的。
新課標解讀
課程思政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體育立德樹人策略當前體育課程思政之難,難在了“起跑線”上的跌倒,也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難在了體育和德育的教育空間被智育擠壓,很多我們要培養的品德到現在狀況不理想,我們在目標里寫了千百遍的培養目標到現在沒有“教材”和教法,無法落實在體育課堂教學里,這需要我們共同沉下心來去探索,去研究、去實踐、教材化、實操性,面對“立德樹人”的方法論的缺乏,學校體育課程標準的討論應該是:要少一點“空論”“應該”和“加法”,而多一點“實招”“不應該”和“減法”才好。
學術小結
體育課中的健康教育要避免枯燥的知識灌輸,合理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各種貼近實際生活的實例中,理解并學會應用健康知識。健康知識學習情境的創設,通過有效的、真實的情境創設來更好的達成學習目標,避免了孤立、靜態地進行單個知識點的碎片化教學,提高了學生在真實活動或比賽情境中運用知識與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張菁老師教學的課例《力量素質的練習方法》,以教學內容結構化、運動實踐情境化、教學方式多樣化的方式,使健康教育課充分呈現體育課特點和健康教育的育人價值。
朱龍龍老師的課題《情緒生活》,把健康教育課與室外體育課相融合,通過三個活動環節逐步的引出情緒與生活的關系、情緒與運動的關系、運動影響情緒的關系,使學生在不同的活動當中理解和感知情緒。
點擊下方圖片或閱讀原文鏈接,立享本次會議精彩內容,回看有效期至202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