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布通知明確,從2023年起,不再發放《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報到證》和《全國畢業研究生就業報到證》,取消就業報到證補辦、改派手續,不再將就業報到證作為辦理高校畢業生招聘錄用、落戶、檔案接收轉遞等手續的必需材料。
2023高校畢業生預計1158萬人 明年取消發放就業報到證
為促進2023屆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教育部日前啟動“2023屆高校畢業生校園招聘月”系列活動,在全國范圍內持續推出專場招聘會、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等系列活動,搭建招聘對接平臺,促進供需雙方精準對接。據介紹,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
“校園招聘月”期間,教育部將會同有關方面舉辦40場以上系列招聘活動。此外,還將舉辦“24365校園招聘服務”線上招聘月活動,面向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人群等組織20場以上系列專場招聘;聯合相關行業協會和社會招聘機構,啟動“共建共享崗位精選計劃”;組織全國普通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19個分行業就指委舉辦20場以上“高校畢業生行業領域專場招聘會”,為相關專業畢業生提供豐富的崗位信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介紹,畢業生求職就業手續將進一步簡化。教育部發布通知明確,從2023年起,不再發放《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報到證》和《全國畢業研究生就業報到證》,取消就業報到證補辦、改派手續,不再將就業報到證作為辦理高校畢業生招聘錄用、落戶、檔案接收轉遞等手續的必需材料。
2023年取消發放就業報到證是好還是壞
通知提出,從2023年起,不再發放《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報到證》和《全國畢業研究生就業報到證》,不再將就業報到證作為辦理高校畢業生招聘錄用、落戶、檔案接收轉遞等手續的必需材料。
簡化畢業生離校手續及求職手續
如今,就業報到證的實際使用范圍已經逐漸縮小,在高校畢業生考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后,轉接人事關系時應用比較廣泛,而很多企業已經不再把就業報到證當作接收應屆畢業生的必選項。教師郭昕說,報到證辦理流程較為復雜,遺失后補辦環節也非常繁瑣。
郭昕表示:“報到證畢竟是一個紙質形式的,學生以往也有在報到過程當中遺失、補辦的情況,確實是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現在有很多企業已經不需要報到證了,所以取消這個環節之后,使得學生的離校辦理流程更簡潔了。”
多措并舉 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靈活就業
流程上的簡化只是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措施的一個部分,《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將擴大企業就業規模,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中小微企業,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歸集機制,構建權威公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平臺;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等等。在教育學者謝波看來,取消就業報到證是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一個風向標。
謝波認為:“其實就是鼓勵大學生要去更加適合自己的地方,并不要一味地用以前的標準來衡量就業的好壞。中小企業需要大量的大學畢業生,對于靈活就業、包括創業,國家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其保險的補貼。希望大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靈活性,能夠去創業,甚至去創造就業崗位,這些其實也是將來社會發展和評價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
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達1076萬,同比增加了167萬,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復雜。教育部日前啟動的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活動正在進行,各地各部門也在多措并舉,護航高校畢業生的求職之路。一紙就業報到證的取消,也將促使用人單位和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將目光聚焦于更為務實的“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