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父親在國內賺錢養家,母親全職陪娃在國外留學,這樣的家庭如今不在少數。不少文章都聚焦于陪讀媽媽的境況,而鮮有關注到國內“留守爸爸”的心路歷程。下文作者便采訪了幾位 “留守爸爸”,他們難得一見地吐露心聲:老婆最初離開后的聚會和玩樂都似浮云而過,留給自己的歸宿還是小家;為了教育把孩子送出國門,有時候想起來挺后悔......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菁kids北京 (ID: Jing_kids)
【資料圖】
文、圖丨熊靚編丨May
為這篇文章準備素材的時候 ,我發現采訪留守爸爸真是太難了,找個愿意吐露心聲的留守爸爸,如同找一個不抱怨的陪讀媽媽一樣難。
我認識的陪讀媽媽們,都特別支持我寫這篇文章,她們也想知道自己的另一半在國內留守的生活是怎么過的?怎么想的?
媽媽們紛紛回去和另一半商量,可是一周過去了,沒有一個爸爸愿意接受我的采訪,都以忙或者是不愿意曝光為理由拒絕了采訪。
爸爸們對待采訪的態度讓媽媽們起疑了,這里面不會有什么貓膩吧!媽媽們都開始不淡定了:我們在前方“打仗”,后方還安穩嗎?
爸爸“解放”的日子,好寂寞
第一個愿意跟我聊一聊的留守爸爸,是已經留守國內三年的老陳,他是我的前同事,50歲的電腦工程師。
兒子在加拿大讀私立高中,馬上就12年級了,老婆只用再陪讀一年就能回國和他團聚了。
因為疫情,他有兩年多沒有見到妻兒, 他盼望著老婆早點回國,一家人能早點團聚。
三年前把妻兒送出國的時候,老陳可不是今天盼妻歸、望兒回的心態。自從兒子定好要出國讀高中之后,他就開始數日子倒計時。
因為 老陳已經忍了他老婆很久。
老陳的老婆是一個典型的海淀媽媽。每次老陳看到媒體上寫關于海淀媽媽的文章時都要看,而且特別仔細地看,對比自己的老婆,每一條他都覺得很像。他還喜歡看評論, 每一條“罵”海淀媽媽的留言,仿佛都是他的心聲。
老陳曾經也是位小鎮做題家,埋頭復讀了兩年才考上了北京的大學。好的專業和大學提供的資源,讓他的職場和生活都順風順水 。
他從小鎮考出來,就是為了下一代不要吃那么多苦,所以他對于兒子的教育,不像對自己那么嚴。
但是住在“天下雞娃第一莊”的海淀黃莊,不得不讓他們也跟著雞了起來。
老陳的老婆像很多海淀媽媽一樣,陪讀、陪考、陪刷題,在信息不對稱又攀比的雞娃場上,老婆就跟充了氣的球一樣,輕輕一碰就炸。
老陳在家的日子是很難捱,哪句話沒有說好,就是一頓好罵,哪個表情不到位,就是一頓數落。
把老婆和兒子都送走后的半年,他幾乎每天都是開心的。不用躲在單位假裝加班,也不用撒謊在外談客戶。 家,成了真正可以休息的地方。
但是老陳表面的戲是做足的,和老婆每次視頻,他都要積極表態自己非常想念他們母子,老婆陪讀是一件偉大而成功的事情。
把妻兒送走的一年期間,老陳約老友喝酒、陪父母旅行、和同事打牌……, 把以前陪著雞娃耽誤的遺憾都補了回來。
一年后,老陳幾乎成了同事煩、朋友躲的討人嫌。連他的父母都說, 讓他別每個月都回來看他們,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他這么瞎玩,不如去做點兼職,多賺點錢。
突然,老陳覺得自己無家可歸了。 聚會和玩樂都似浮云而過,留給他的歸宿還是自己的小家。
老陳眼里的老婆,再也不是狂躁的海淀媽媽,而是溫柔和順有見識的育兒達人。兒子再也不是不開竅的海淀做題家,而是門門95分以上,正在奔向藤校的有志青年。
中年夫妻,漸行漸遠
老陳的一個客戶老鄭,是北京一家私企的老板,他也是個留守爸爸,女兒小學三年級就去了美國讀私校,至今他已經獨自留守六年了。
因為有陪讀爸爸的共情,他們走得很近。老鄭說, 他對于妻兒來說就是一個提款機,所有家庭親情都體現在缺錢的那一刻。
這是他犯了“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之后,老婆對他的“懲罰”。六年前,他是不同意妻女去留學的。女兒是他的小棉襖,怎么舍得送出去。
女兒去留學的頭一年,他還經常飛美國,開車帶著女兒去旅行。但是他和老婆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說多了就吵架,使得他去美國的次數越來越少。
老鄭說,現在女兒在老婆手里,已經被教的對他的感情很淡漠了,他感覺自己已經被踢出了親情的局。
女兒每次和他視頻就是一次在線購物。女兒說自己喜歡漫威,要買聯名衣服,然后就丟給他一堆鏈接,讓他挨個去買;女兒愛上了170男團,要買偶像周邊,又丟給他一堆鏈接,讓他馬上就買。
為了哄女兒,老鄭也是堅持不懈的買買買。但老鄭一問女兒的學習情況,女兒就含糊應付,只甩給他一句:“具體問我媽去?!?/p>
老婆對他早都是敷衍了事,電話中,都是女兒的疏離和老婆的冷淡。
老鄭是預料到的。在出國前,老鄭對老婆還有些感情,至少還有養育子女的話題。六年了,感情已經在不時的冷戰中所剩無幾。
離婚,美國的房產在老婆名下,女兒未成年還需要照顧。不離婚,形同虛設的家庭食之無味。
他也試圖跟老婆聊過關于夫妻關系,老婆根本就不給他深聊的機會。他一開口老婆就說:“現在這樣挺好的,我專心陪孩子,你專心賺錢,你在國內怎么過我不會過問的?!敝睋羲能浝摺?/p>
老鄭總覺得理虧,也不愿意撕破臉皮。這幾年,女兒越來越大,老婆往美國“轉移”的資產越來越多,他心里非常沒有安全感。
老婆說:“以后女兒肯定是會留在美國的,他們也會在美國養老,能把財產都轉到美國才是正途?!?/p>
在老鄭看來,老婆就是在算計他的錢,什么女兒的前途,未來的生活,都是在給他畫餅。 兩人的心已經越走越遠,就看在多遠的未來,以什么樣的方式結束。
教育權被媽媽全面控制
陪讀也能走火入魔,陪到不愿放手,這是第三個愿意和我聊自己留守生活的爸爸對他老婆的評價。
老于曾是北京高校的講師,后來到了新東方任職。但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他,卻對于兒子的教育完全失去了發言權。
兒子在去加拿大之前,老于負責管學習,老婆負責管生活,這是老于滿意的育兒狀態。
他見過太多在住宿家庭中荒廢了學業的留學生,決定讓老婆去加拿大陪讀。
老于的老婆從兒子九年級去加拿大,到現在孩子大學三年級了,還在加拿大陪讀。
“陪成年的子女讀書應該是很少了, 我把他們送出去的時候,沒有想到這個結局?!?
在他把妻兒送出的那一刻前,他都認為風箏的線是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他的學生中有不少低齡留學生,他也輔導過家長遠程監督孩子的學習,有不少成功的經驗。
老于很自信,兒子的學習一直是按照他的計劃來的,學習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他只要每天遠程視頻監督,應該問題不大。
老婆陪讀前一直在外企當財務,習慣了繁忙的她,把陪讀當做自己的新“職場”。
過了不到半年,他的遠程監督學習法在老婆的干擾下全面瓦解。 一個陪讀媽媽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是會讓留守爸爸什么都做不了。
長期照顧兒子日常起居,老婆不滿足了,她需要“職場”提升,她需要更大的權力。老于就成了她“奪權”的對象,她身在加拿大,她能夠直接與老師接觸,她認為她比老于更懂什么是適合兒子的教育。
為了“搶”回兒子的教育權,他喊破了好幾個話筒,扯壞了無數的耳機。
這些都是徒勞,老婆堅持自己教育兒子的那套,無視老于讓兒子堅持學中文、學奧數,無視老于讓兒子每天早上7點起床背單詞。
時差加上距離,老于注定要失敗。老于說,他想告訴所有的留守爸爸, 無論你多懂教育,都擰不過一個有“野心”的陪讀媽媽。
輔導過別人遠程教育,自己卻是一敗涂地。老于徹底不爭了,盼望著兒子能夠爭氣,不辱使命留學成功。
父愛缺位,找別人的爸爸“蹭”
想著女兒在新加坡見到同學的爸爸,就纏著玩,老盛心里就特別不舒服。
老盛在接受采訪前想了很久,他說他對于女兒是很愧疚的,小學一年級就送出了國,三年了,父女相聚的時光加在一起還不到一個月。
他也知道父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留守爸爸通過視頻傳遞的父愛,等抵達了大洋彼岸,也被消磨的差不多了。
老婆告訴老盛,一次帶著女兒去海灘,遇到一個跟老盛年齡外貌都差不多的帶娃的爸爸,她就一直跟著他玩,甚至都要跟著去別人家里。
老婆看著女兒不停跟著陌生人聊天,展示自己的才藝,很心酸。
她跟老盛說, 如果爸爸在身邊,女兒何至于去討好別人,在陌生的人身上尋找父親的影子。
聽老婆的描述,老盛心情跌落到了谷底,恨不得馬上飛到新加坡把女兒接回家。
當初也是他堅持讓老婆帶著女兒到國外念書。
國內教育這幾年卷的厲害,老盛覺得女兒在這樣的環境中要想脫穎而出挺難的,他不想看女兒十年寒窗苦讀,更不想看女兒在沒完沒了的作業中失去快樂。
很多把小齡孩子送到海外念書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從根上來講是疼孩子,但缺失的愛和陪伴很難彌補。
送出去前是想得美好,現實的骨感真是刮得老盛肉疼。老盛很矛盾,接女兒回國吧,可才交完下學年的學費,讓女兒繼續留學吧,可他真是不愿意和這么小的孩子分開。
他想過辦法來增進父女的情感,視頻通話從一天一次改為一天兩次,也加大了給女兒網購玩具的次數。
確實有效,但是都是短暫的。 缺少父親的陪伴,女兒還是喜歡和爸爸年齡相仿的叔叔玩耍。
“現在感覺親情怎么補都是補不上的,分居兩地的父女,和天天在一起的父女情感是不一樣的。 為了教育把女兒送出國門,有時候想起來挺后悔?!?/strong>
老盛已經開始聯系國內的國際學校,他決定還是要把女兒放在自己身邊成長,特別是青春期的時候,爸爸的陪伴和情感疏導很重要。
至于留學,還是要去的,但是不是現在,等到18歲以后再送出去。
老盛是很多低齡留學家庭的典型案例, 長期遠離爸爸的孩子雖然不缺父愛,但是從父親身上獲得的安全感、勇氣、膽量會缺失。這也是低齡留學生回流的重要的因素。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我老公在家里狠狠地摔了一跤。他說,倒地后他突然想到,他一個人掛在家里都沒人知道,便一陣心酸。
我想,如果有我和女兒在,他就不會有這種想法,越想越心痛。
多少個家庭和我們一樣,分隔萬里但又互相牽掛。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