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眾對老師的印象是刻板且嚴肅的,不知不覺中老師的形象發生改變,學生和家長也不再畏懼和老師之間的相處...
正所謂尊師重教,老師是一個備受尊敬和愛戴的職業,主要職責是教書育人,不僅要教會學生們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因此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資料圖)
隨著越來越多年輕老師的加入,逐漸改變了整個教師群體的氛圍感,讓老師們看起來更加有活力,學生和家長也都降低了對老師的畏懼之情。
還有一些“無厘頭”老師,自身性格已經大大咧咧了,為了在家長和學生面前維持一個良好的形象,只能故作成熟,卻總是做出一些尷尬至其的事來。
老師在朋友圈發牢騷,忘屏蔽家長和同事,得知后堪比社死現場
在大部分人眼中,基于對老師的畏懼和忌憚,總會潛意識和老師保持距離,以往的家長更害怕接到老師的電話,完全躲著老師不想溝通。
而現在的老師大多數都有搞笑天賦加持,對待日常工作雖然認真,但還是存在很多烏龍事件,有時候連學生和家長都看得目瞪口呆,甚至開始懷疑考生的智商。
論當代年輕人的社死現場,多數時間都是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發生的事尷尬到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這些年輕的老師們。
身為老師大部分時間還是要刻意保持形象,盡管心里藏著一個幼稚鬼,但是在學生面前還是要故作嚴肅,正是因為一板一眼的時間久了,稍微放松一下就容易出錯。
老師因為工作繁重,在朋友圈發牢騷:念書的時候就不愛去上學,如今當老師了,依舊不愛去“上學”!本想著屏蔽掉同事和家長,誰曾想迷迷糊糊地就發出去了。
直到看完家長的評論后,這位老師才反應過來忘記屏蔽同事和家長了,顯然此時撤回已經為時已晚,只能含淚留下這條“社死”的朋友圈。
此時的老師怎么也想不到,屏幕另一邊的家長已經笑得顫抖,沒想到老師也有不愛上學的時候,這么一想學生不愛上學也是情理之中了。
“嚴師出高徒”已成過去式,輕松的師生關系更有助于學習
在一些年長的老師心里,依舊認為只有嚴師才能教出優秀的學術,殊不知當今社會上,大多數年輕些的老師們,更想營造出相對輕松的師生關系。
學生和老師在一起亦師亦友,當有學生犯錯時,老師會嚴厲指出學生的錯誤,在平時的相處中學生和老師之間更像是朋友,在校期間遇到任何事一時間都想和老師說。
這樣的關系不僅能緩解學生們緊張的情緒,還能讓學生們承受的學習壓力,得到更加有效地放松,學生們不必為了維系師生關系而分神。
老師也不會刻意要求學生,一定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才能算得上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可能達到一個完全相同的標準。
最重要的是每個學生對待學習的天賦有所不同,未來針對的發展領域也不同,從這些都能看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老師因為時間和精力有限,也很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老師和學生“反差萌”,學生們都很成熟,反而老師被嫌棄幼稚
當代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以往的老師總是想著老成持重,就能保留在學生面前的威嚴,如今,老師們的心性會逐漸發生改變。
學生們普遍都很成熟,而老師反而變得幼稚起來,在平時上課過程中,年輕一些的老師總是時不時說出“金句”,惹得學生們聽完哄堂大笑。
老師和學生形成反差萌,甚至還有很多學生開始嫌棄自己的老師太幼稚,總是因為老師們一些沒頭沒腦的行為,感到十分頭疼,卻又因為是自己的老師無可奈何。
學生對自己班的老師是又愛又恨,一些學生霸氣直言:“沒辦法,誰讓是自己班的老師,能怎么辦,寵著唄!!”也讓學生和老師之間相處得非常融洽。
【文章的結尾】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師都是威嚴的形象,學生們對老師的畏懼,使得他們不敢輕易和老師接觸,即便是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的也不是老師。
這樣的師生關系的確能震懾住學生,但也只是表面功夫,反而會激起處于青春期學生們的叛逆心理,對學習也是百害無一利!
今日話題:你更偏向什么樣的師生關系?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