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甚為流行。
誠然,相比“以教師為中心”來說——教師只管自顧自地教,要求全體學生適應老師的教法、教學節奏
(相關資料圖)
“以學生為中心”顯然是個巨大的進步。
但是, 以某個“中心”為追求對象,
——尤其是作為口號,
卻并非正解。
因為,不管追求什么中心,
首先必然要 體現在“形式上”。
然而,不管是什么中心、什么教學方式、什么教學模式,
衡量其好壞的,并非“形式”,
甚至也并非某個“理論”。
衡量教學行為是否有效的,無可辯駁地只有一條:
是否能有效促進認知加工、最終提升知識掌握水平和思維能力。
那么,“表面上”追求以學為中心的形式,在這方面的效率和效果一定會好嗎?
恐怕并不能給出肯定的答案!
以曾經廣受追捧的 “小組教學”為例,幾乎每個老師都會遇到幾乎同樣的問題:
小組討論的質量差、方向性不強易跑偏、遲遲抓不住重點; 小組討論的時間長、且難以控制;控制住了時長,質量更難以保證; 組內積極發言的,永遠是少數;即使大家都發言了,但往往不在一個頻道上,難以形成有效對話。“探究式學習”實際效果如何呢?
個別試水當然可行,也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但想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恐怕有如登天!
倒是 “翻轉課堂”,在以微課作為學習資源的背景下,
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積極效果。
為什么理論界廣為提倡的“ 先進教學理念/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卻往往失效呢?
針對以上問題,理論界遲遲沒有給出研究、解釋和新的指引。
最近,王玨老師看到國際頂尖教育心理學和學習科學專家、加州大學梅耶教授所著的 《應用學習科學》一書,
對 發現學習、合作等主動教學方式為什么往往無效,
進行了簡明的、和令人信服的理論剖析。
這一理論剖析大體是這樣開展的:
1、無經驗的學習者在無直接指導下開展探究或討論時,會 增加大量無關認知負荷——即將有限的認知負荷用于加工大量與教學目標無關的目標。由于人的認知負荷容量是相當有限的,因此學習效果當然不好。(關于認知負荷理論,可參見《 教學設計重磅理論:"認知負荷理論"圖解(1) 》)
2、對于較難的知識,光憑學生自己,往往難以將原有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因此就 不能進行有效的基礎認知加工——即對重要的信息進行心理表征( 體現在充滿困惑、無法跨越難點、無法有效推進),知識學習難以為繼,思維發展更是鏡花水月。
關于為什么不能、以及怎么才能,在我的《 學習的第一性原理,打造金課so easy 》一文中有詳細說明。
3、 主動學習的優勢是“促進生成認知加工”。學生可以 根據自己的個人經驗,與新知識嘗試建立聯接。一旦聯接成功(但并不能保證成功),學生就建立了自己對知識的獨特理解、并且印象極為深刻——這是老師的講授難以企及的。
書中將如上3點總結為下表:
可見,主動學習方式只有在“促進生成認知加工”這一方面,才有正向作用;而在認知負荷方面、以及基礎認知加工方面,都是負向作用。
再加上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制約因素、不可控因素,老師在采用主動教學方式時,負向作用往往會高于正向作用,導致教學效果反而下降了!
《應用學習科學》一書中,還深刻地指出:
能促進學習者開展意義建構的,不是“高行為活動水平”,而是“高認知活動水平”(如下圖)!
高行為活動水平,就是本文開頭所說的“表面上的學生中心/主動學習”,不管是討論、還是動手操作、或者探索發現, 并不必然對學習產生作用!
——因為此時學習者可能處于“低認知活動水平”的狀態中!
而即使在低行為活動水平下,也可能會發生“高認知活動水平”!
——比如大家在看上面這段文字的時候(這句話是書中的原文)。
對此,王玨老師喜歡用的例子是:
很多人都在看小說、看電影、看著作時,獲得了重要啟發——這就是典型的“高認知活動水平”+“低行為活動水平”。
因為,我們在看小說、看電影、看著作時,雖然表面上的行為活動水平很低,但是我們的腦海中可能正在進行翻江倒海般的認知活動!
高認知活動和高行為活動,哪個對學習者更加重要和關鍵,是不言而喻的!
一味追求“高行為活動”的表面現象——課堂當然看上去很熱鬧、而忽略如何促進“高認知活動”的實質, 很容易跑偏!
梅耶教授應用“ 認知負荷理論”,客觀剖析了主動學習方式的優點、弱點,
要想讓“主動學習方式”真正有效,
必須首先解決兩個弱點:
(1)首先必須 解決基礎認知加工問題:這是 教師教學所應解決的任務,而 不應留給學生解決——他們沒有能力解決,或者在解決過程中消耗了太多的時間與認知資源。
(2)應盡量 減少無關的認知加工,比如給定探索或討論的模板、環境與方向,或增強老師的指導等。
比如,在王玨老師的《學習科學》課程中,提出了如下兩條原則:
(1)輸出式學習,是最有效的方式;
(2)但是——高效輸入是高效輸出的前提!
在我的觀點中,“主動學習方式”不應該是讓學生從0開始,而應該是“ 教師開展有效輸入”+“學生開展輸出”的組合。
先輸入、后輸出,這與梅耶的觀點:“ 在開展主動學習方式之前,一定要解決基礎認知加工問題”不謀而合!
以此而論, “翻轉課堂”能取得一定實踐成效,
無疑跟“微課”基本能彌補這兩個弱點有很大的關系。
【好書推薦】
《應用學習科學》一書是我見過的最薄的理論著作了,
大開本,大約只有100多頁,
基本沒有什么太深奧的理論,
簡明、易讀、與教學實踐結合較為緊密,
特此向各位老師強烈推薦:
————————————————————
本公眾號(學習科學與技術研究)提供全面、深度的學習科學研究、微課與PPT研究、以及其它實用技術研究文章!到公眾號首頁輸入代碼查看更多研究:
wk:微課超級大全,設計制作應用一網打盡
ppt:PPT技巧集
xxkx:學習科學研究文章
so:公眾號文章全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