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選擇從清華退學,
(相關資料圖)
只因為后悔選錯了專業
2018年考入清華的王宇航同學,在報考時選擇了自動化專業。但開學后,才發現專業和自己的想象差距較大。就讀一年后,他選擇了退學復讀。
而王宇航之前,也有類似案例。武漢一位學生曾考上清華大學的精密儀器和技術專業。兩年后,因對專業不感興趣,他遞交了退學申請,隨后他重新參加高考,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實現了專業調整。
選了專業又后悔,事實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在豆瓣搜索“大學后悔”小組,后悔學某某專業直接霸屏。微博話題#后悔專業#以及#讀大學千萬不要選什么專業#里,每條微博都在吐槽自己的專業。
在眾多后悔專業的吐槽貼里,哪個專業被提及的次數最多?這些勸退專業的槽點又有哪些?
學這些專業,他們“后悔”了
有媒體曾對微博平臺上關于“選錯專業”的相關話題中的詞頻進行統計,“最讓人后悔的專業”排行榜。根據他們的統計,醫學是最容易后悔專業類別,此外上榜的還有教育、會計、英語、計算機等眾多熱門專業。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如果你跟誰有仇,那就慫恿他學醫吧!”,“不孝有三,學醫為大”……這些是在醫學生之間流行已久的勸退格言。作為最常被提及的“勸退”專業之一,醫學以其高學習強度和高時間成本,經常被醫學生吐槽。
@網友A:報了醫學專業的后果,便是每個期末頭懸梁錐刺股,每天都能看到凌晨這個城市清晰的輪廓。
@網友B:當我知道了“考試范圍”之后我傻眼了,我一直以為天空是世界上最寬廣的。然而到了現在我才發現,我們醫學的“考試范圍”那才叫真正的寬廣,復習題連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半。
@網友C:光基礎醫學就有,生理,生化、病理、微生物、組胚、免疫、解剖……說好的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
@網友D:5年本科,3年碩士,3年博士(如果可以順利畢業的話),規培 3年,專培3-4年。而且這期間,大大小小的考試不計其數,所有的休息時間,不是在考試,就是在準備考試。
“最后悔專業”的就業真相
雖然網上勸退醫學的帖子鋪天蓋地,但是事實上從醫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絕大多數醫學生并沒有逃離醫學圈,在畢業后還是選擇了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
最新《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2021屆醫學類專業本科畢業生中,93%的學生選擇了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高于全國平均(73%)。在各學科門類中,醫學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位列第一。具體到各專業,2021屆本科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排前10位的專業中,醫學類專業占了九席。
醫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2021屆醫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7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4%)。
此外,醫學畢業生職場忠誠度也最高。具體來看,醫學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連續三屆(2019~2021屆)均在15%以下,同時醫學還是畢業五年內唯一雇主數低于2個的學科門類。
但同時也要看到,由于醫療行業起薪低漲幅大的特點,本科學歷的醫學生在工作初期薪資普遍不高。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2021屆醫學類本科畢業生的月收入為5152元。在本科畢業五年后,醫學生在收入方面會有一個相對更大的提升。數據顯示,2016屆醫學類本科畢業生,畢業五年后月收入為9266元,與這一群體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相比,月收入漲幅為146%,高于全國平均(138%)。
和醫學類似,會計學也因知識點多、競爭激烈等原因,被眾多大學生冠以“最勸退專業之一”的稱號。
會計學是一個被廣泛開設的熱門專業,根據陽光高考統計,目前已有679所本科院校開設了這個專業。每年畢業生規模在10萬人以上,并且以女生居多。
從就業數據來看,會計學入選了本科就業量最大的前50位專業。選擇從事會計這一職業的畢業生也不在少數。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2021屆本科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職業中,會計以3.7%的就業比例位列第二名,僅次于文員(4.7%)。
具體來看,2021屆會計學本科畢業生的月收入為5045元。會計學畢業生中79%從事了和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最主要從事的職業是“會計”。盡管畢業半年的薪資并沒有明顯的優勢,但會計學的就業滿意度并不低。數據顯示,2021屆會計學專業畢業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為76%,高于全國平均(74%)。同時,會計學還是就業幸福感最強的經管類專業。
看到這里你可能已經發現,無論是“醫學”“會計”,都是一邊全網勸退,一邊就業滿意度又相對較高的專業。那這些“最后悔”專業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事實上,不只是“會計”和“醫學”,梳理這些吐槽貼,幾乎所有的專業都有人勸退。對此,曾梳理過勸退專業熱度榜單的媒體曾表示,不管是什么專業,想要學好學精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習期間有一些槽點也很正常。
很多勸退貼中對專業的評價,只是別人根據自身經歷做出的主觀評價。具體到現實中還是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理性判斷。
來源:麥可思研究整理自澎湃新聞、網易數讀、麥可思研究、DT財經等,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