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39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材料一:
“在這個低美感的社會,許多中國人患上審美匱乏癥,它的十大病癥表現為:丑形象、土味家具、奇葩建筑、非人街道、塑料設計、網紅臉、偽古風、廣告有毒、抖式快感、文化霧霾。”
——《新周刊》2019年第7期
材料二:
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美育作用重大,從細處說,美育是教育孩子發現美、理解美、追求美,讓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從大處說,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讓中卋美育為文化自信筑基。蔡元培先生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喬布斯也曾直言,蘋果與其他計算機公司最大的區別,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于藝術和美的追求。
作為一名當代青年,談談你對當下中國美育的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
作文包含兩部分,材料和要求。材料一,指出今天中國人患上審美匱乏癥的尷尬處境,美丑不分,甚至以丑為美的現象層出不窮;這自然引起我們對審美能力的思考,對美育的重視。由此,材料二論述了美育的重要性和作用,給學生提供了寫作的方向。要求部分,點出身份“當代青年”和話題“美育”,學生寫作時應注意圍繞“美育”的話題來展開論述,什么是美育,為什么要重視美育,如何展開美育等角度皆可,但是不能大談泛談美是什么。同時要以青年的身份,聯系自身,聯系時代,闡述與美育的關系。
立意參考:
美育是一種剛需
用美育涵養“美麗心靈”
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涵育全民人文情
用美育為人生鋪底
攜美育同行,做時代新人
深耕美育沃土,擎舉民族大任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2022年7月25日B站發布了up主@衣戈猜想的短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視頻中的二舅是一個意外殘疾卻自學成才的能工巧匠,up主稱二舅雖飽受逆境與苦難,但他卻以始終不屈的精神勇敢地直面人生,成為全村公認的無所不能的“修理大師”。二舅的人設特別治愈,尤其能緩解當代年輕人憤憤不平、糾結焦慮等精神內耗。一時間視頻里平凡卻堅韌的跛腳“二舅”,在網絡上掀起了刷屏熱潮。
材料二:
精神內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資源不足時,人就處于一種所謂內耗的狀態,內耗的長期存在就會讓人感到疲憊。精神內耗有諸多表現:特別在意他人的看法,習慣拖延與空想,自我懷疑與否定,糾結過去憂慮未來……都屬于精神內耗。
當今社會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精神內耗”困擾著大部分人。以上材料帶給成長中的你怎樣的感悟,請綜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
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題目由兩則材料組成,材料一指出,網絡上關于跛腳“二舅”的視頻,掀起了刷屏熱潮,引起了網友們的熱切關注。材料二從心理學的角度對精神內耗進行了界定果,并列舉了一系列精神內耗的表現。
兩則材料的關鍵詞是:精神內耗。從材料二來看,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有強大的內心去直面自己的問題、國境或缺陷,并達到自我約束的目的。如果內心不夠強大,不能源源不斷地為自我控制提供足夠的堅韌、頑強、樂觀、果斷、自信等,人就會陷入精神內耗,久而久之就會疲憊不堪,甚至自暴自棄,佛系躺平。那么如何才能減少精神內耗呢?材料一中提及的短視頻給了我們啟示:“二舅”飽受挫折,面對生活給予的重創,不抱怨,不放棄,以堅強不屈的姿態勇敢面對生活的重壓,譜寫了一曲平凡而堅韌的生命之歌。可見材料的主旨便是如何減少精神內耗,勇敢面對人生。
參考立意:
1.拒絕精神內耗,直面人生坎坷。
2.不以精神內耗消解生活激情。
3.走出精神內耗,走入人生繁華。
4.懦弱者內耗精神,堅強者直面人生。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蘇聯研制生產了一款米格-25噴氣式戰斗機,使用的零部件比美國戰斗機的零部件要落后得多。但是,米格-25噴氣式戰斗機的整體作戰性能達到甚至超過了美國同期生產的戰斗機。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米格公司在設計時從整體考慮,對各零部件進行了更為協調的組合,從而使該機成為當時世界一流的戰斗機。這種因組合協調而使性能出眾的現象被人們稱為“米格-25效應”。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
(一)材料解讀
本道作文題目由材料、寫作任務、寫作要求三部分組成。
材料主要講述了“米格-25效應”。其基本要素是“零部件……落后得多”和“整體作戰性能達到甚至超過了……”.背后的關鍵原因是“對各零部件進行了更為協調的組合”。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二元的,一是個體,二是整體。“零部件……落后得多”是集體中的單一個體能力、水平不出色,“整體作戰性能達到甚至超過了……”是團隊水平的優秀、集體事業的卓越、國家實力的強大。而介于個體與整體之間的是協調配合,即團隊協作、統籌布局、資源整合。
(二)寫作任務
任務段中“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引導學生思考材料背后的生活哲理、人生啟迪。“結合材料”要求學生寫作中扣住材料所蘊含的內涵來構思行文。“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意為文章應偏向道理闡述,適合寫成診論性文章。
(三)寫作要求
要求段為常規要求,考生應根據材料確定立意,最佳立意應遵循“材料中心即作文中心”的原則。根據材料性質,適合寫成議論文。記敘文可以寫,但要能通過敘事體現材料內涵。
(四)參考立意
①以二流人才打造一流團隊。②精誠合作方能發揮出整體優勢。③充分挖掘個體潛能才能打造出伏秀集體。④樹立大局意識才能取得成功。⑤完美并不重要,適用最為重要。⑥內部和諧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中華武術中,進與退都是策略。但人們看到的更多的是進攻的招式,其實武術中的退即躲閃避讓,是極其重要的基本功,也是難以掌握的上乘功夫。不僅在武術中,在生活中我們亦常處在進退之間,對進與退的認識與把握,亦是我們的生活之道。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并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
1.這是一則材料作文題,體現思辨性。材料首先介紹了中華武術中的進與退,指出一般人看到的招數是進攻,其實退讓和進攻都很重要。然后指出生活中亦是有進有退,需對它們有正確的認識并能處理好兩者關系。命題者意在引導學生作文時關注生活,并辯證地看待生活生活中的退與進。人生需要進,它是一種積極的姿態,是事物的發展方向,但一味往前沖,可能會事倍功半,而且折翼受傷的可能性會增大。有時候,退是暫時的,是進的助跑;退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境界。進退之間彰顯的是心態,是智慧,是格局。同時也引導學生要能學以致用,若結合所學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進行議論會更有意義。
2.能夠談到兩者關系,并能有效說理,符合題意;泛泛談到進和退,不談兩者關系起評分以下;只談其中一個,不符合題意。
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說苑·敬慎》記載,周王室的祖廟陳列著一個金人,嘴上貼著封條,背后有銘文,寫著"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
《舊唐書·魏征傳》記載,魏征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敢于直言,唐太宗常常欣然采納他的建議。魏征也為能遇到像知已一樣的君主而高興,盡力地出謀劃策。
蘇淘在《衡論·遠慮》中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百人譽之不加密,百人毀之不加疏。"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題解析】:
首先看所給材料,本題材料有四則,第一則,老子的名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的智者;第二則,是《說苑·敬慎》上記載的故事,強調的是“無多言”“慎言”;第三則,是《舊唐書·魏征傳》里關于魏征的人物事例,“敢于直言”是其優秀品質;第四則,是蘇洵的名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百人譽之不加密,百人毀之不加疏”意思是,知道的就說出來,要說就毫無保留。綜合四則材料可知,本次作文圍繞“言”與“不言”的話題展開,主要的觀點有兩個:一是“不言”“慎言”才是明智的選擇;二是“敢言”“直言”才是為人之道。考生可以從中選擇任何一個角度行文立意,也可以綜合兩個角度,辯證地分析“言“與“不言”,指出什么情況下要敢言,直言,什么情況下要不言、慎言。總之,“言”與“不言”關乎性格品質,更關乎一個人的品德、操守。
任務要求部分,本題的寫作情境是班級讀書會,形式是發言稿,文體是議論文,考生要圍繞材料展開議論,表達自己的認識、感受和思考,還要注意發言稿的格式。